有经验的“海归”更受青睐
在海外回国人才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这一昔日充满光环的群体正在走向大众化。在就业市场体现得更加明显。
和老海归们相比,“80后”、“90后”的海归人士在就业方面已不再具有明显优势。很多“海草”(指年轻的海归)已经沦落为“海带”(归国待业)。而“海豚”(归国就业不成,窝在家里)的出现与增加,更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现在海归就业,并不具有太大的优势。”智联招聘人力资源和职业发展顾问郝健表示,一项智联招聘联合各大企业的调查显示,同等条件下,只有35%的企业会优先考虑海归。
海归的大众化还体现在就业岗位的薪酬方面。《海归就业力调查》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海归中,近五成的月薪在5000元以内,其中处于3000~5000元之间“小白领”水平的占比最高,达到近三成。
相关专家表示,尽管部分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起薪集中在3000~5000元,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掌握先进管理经验或尖端技术的海归,在经历工作的磨练后,其职业发展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对于“海归”的光环逐渐消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小平认为,出国留学的三重境界分别是:就业竞争力、行业领导力和社会领袖力,而获得就业竞争力是留学的最低目标。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土教育水准在不断提高,本土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日渐不落人后,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这也使得“海归”价值受到挑战。很多大型跨国集团每年都会去中国的著名高校进行大规模的校园招聘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从数据看,在同等学历、同等工作经验条件下,海归的薪酬无论是预期、还是实际收入,都高于本土的毕业生。专家认为,海归的优势将会在就业后的3~5年内得到显现,他们将快速超越大部分的没有海外留学经验的职场人士。原因在于他们在职场上的高附加价值。
郝健介绍,智联招聘在统计的46个行业中,海归就业多集中于贸易进出口、金融、法律咨询、科研、教育等领域。其他行业对海归的需求并不明显。
“尽管海归对薪酬的期待值整体有所降低,但有些海归的就业竞争力并不强。”郝健表示,“目前出国留学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很多海归没有职场经历,仅仅是在海外"涮"一下就回来了”,相比之下,国内企业更看重有工作经验的海归。
海归创业多
今年6月,中国发布了首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中央到地方,正在掀起一股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热潮。这为海外华人回国创业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与机遇。在中央政策的激励下,各地竞相出台许多吸引海外人才的优惠政策。
“中国人才战略,要从招商引资走向招才引智。”王辉耀认为,正处于经济转型十字路口的中国,应当审视和反思过去30年的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利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与大多从事生产严重依靠廉价资源与劳动力、消费严重依赖出口的低端制造业的传统华侨回国投资不同,高科技产业与新经济(310358,基金吧)领域是高学历海归创业的主要阵地。高学历海归极少从事房地产或低端制造业,他们的创业集中在完善中国经济结构、填补国内空白的行业及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海归为中国本土的创业事业,不仅带来了人才与先进的国际技术,更有现代化的创业理念、商业模式和社会文化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代表着中国如何从“制造中心”成为“创新创意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让人注意的是,海外留学生们踊跃回国创业,推动了中国在新经济、新技术、互联网、IT、通讯、传媒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著名留学生创办和管理的企业,如UT斯达康、搜狐、新浪、中星微电子、当当、携程、e龙、百度、空中网、尚德集团、新东方、如家快捷、展讯等,如今已成为中国新经济和高科技的主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