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行如渔民
虾苗投放之初,需要喂养豆浆、卤虫和鸡蛋糕,二人为此还专门购买了豆浆机磨豆浆。每隔四小时就得喂一次,一天需要喂六次料,有时累了,坐在椅子上一闭眼就睡过去了。为了按时喂料,手机闹钟成了他们最亲密的伙伴,这一坚持就是半个月。
走进养殖基地二人住宿的平房中,一阵热浪“轰”地涌上来。墙壁上横七竖八地拉出几根电线,接上电灯泡照明,一台吊扇翅子上落满了灰尘,尽管有些破旧,但它确实能给两位大学生带来些许凉意。一台21寸电视机稳坐在桌子上,电视天线被捆绑在一根长两米左右的木棍上,这台电视还是学校杨远航老师给借的。
在卧室桌子上还摆放着两台电脑(没有网线,只能看电影),每次来基地时杨远航都会用优盘拷贝一些电影。看电影成为他们最大的消遣,与此同时,二人还借来象棋,闲来无事摆上一局,以此打发时光。
由于地处盐碱地,水都是淡盐水,不适合饮用做饭,他们不得不购买大桶纯净水喝,花五六十元钱买一车淡水做饭用,洗脸、刷牙都用淡盐水。在家有父母做饭,在学校有食堂。而在养殖基地,方圆数公里之内不见一个村庄,生存成为一大问题。
回想起第一次外出购物,刘鹏不由地笑了起来。从早上九点出发,一直到下午两点才返回。“周围最近的村子也距离五六公里地,路上想找个问路的人都很难,第一次出去就迷路了,好不容易才返回。”
由于路途遥远,他们一次购物就会买上半个月的,借用学校的冰箱存放,二人动手自己做饭。二人学会了搭便车,只要是经过养殖基地的车辆,总会被拦下捎带物品,指导老师杨远航也成为他们的采购员。为了节约水和减少外出购物,二人由三顿饭减到了两顿,“一般早上喂完虾之后就十一点左右,那时正好吃中午饭,下午五六点钟再吃一顿,晚上两三点钟睡,实在饿了就啃包方便面充饥。”刘鹏如是说。
海边空气比较潮湿,被褥两三天就得晾晒一次。蚊虫也很多,二人的身上被叮起了很多包。
当问及在偌大的海边旷野中生活,夜晚听着海风呼啸潮起潮落,夜晚还要到池塘喂虾、巡逻是否害怕时,黄启龙笑着回答,都是男孩子没什么好怕的。
明年要扩大规模
现在两个人都成了养虾的“专家”,说起养虾的投入产出,饲料配备等头头是道。虾塘每年出虾时间为4至11月,一般30至90天即可长到商品规格,期间利用抓大放小的模式,可循环捕捞2次,每亩的平均产量在500至1000公斤之间。通过观察虾的胃和肠判断虾是否吃饱了,如果没吃饱则增加饲料等。
如今,二人经营的虾塘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尽管现在已达到出售规格,但二人想再喂养一段时间出售,以期获得更好的收成。
谈起这段时间的感受,二人异口同声地说累并快乐着。通过这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二人称如果此次养殖创业成功了,明年他们还会继续养殖,到时候不仅要扩大规模,还要进行虾蟹混养。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