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恍然四载,骊歌又起,又有一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子步入社会。虽然这所大学学子就业“不愁嫁”,但依然有人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与那些早早拿到offer抑或是仍然跋涉于人才市场、海投简历的人不同的是:他们选择了创业,选择了用自己编织的翅膀飞上云霄,不惧电闪雷鸣,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该校2004届毕业生闫亮、蔡超、刘保君和祁志远等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创办“北京阳光海天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他们在校时,努力吸收大学里的专业知识和自由空气,经过几次摸爬滚打,于2006年8月8日,自筹资金注册成立了北京阳光海天停车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初,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专营停车管理、汽车美容、人力输送三个模块业务的博杰纵横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底,阳光海天管理项目达到80余个,发展到2500名员工的规模,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纳税将超过600万元。
这只是该校往届毕业生中创业成功的一个例子, 还有的毕业生,在校时就开始了创业历程。
学校给了我知识和勇气
张淋是该校金融学院2011届毕业生,同时也是北京君成恒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几个创业伙伴一同就读于外经贸大,学校特有的深厚金融文化底蕴和专业氛围给了他们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给了他们创业的勇气。
“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我们不仅仅获得了知识,还在这个大舞台上以自己的方式感悟人生,谱写青春,”张淋深有感触的说。“科学知识是每一所高校都能够带给学生的,但知识只是工具,真正能将学生培养成人才需要赋予学生精神力量,能做到这点的高校在全国少之又少,很幸运我们是贸大的一员,而这种‘贸大情结’正是我们创业的初衷。”
前不久,该校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团委、金融学院联合举办2011年学生创业论坛,知名校友、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课教师、学院师生对创业团队进行了点评和交流。张淋作为毕业生创业团队的代表,和他的伙伴们做了专题发言,引起热烈反响。
为了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该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1年3月,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商学院协同开设《创业理论与设计》选修课,教学方式融入实验教学,从低年级在校生开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能力;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申领工作,以“一对一”咨询形式切实帮助毕业生用好政策,目前已有多位在校生成功申领到创业证,在注册成立公司时享受到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建立就业创业实验室,引入专业软件科技公司研发的创业模拟实训软件,作为创业模拟和培训的学习系统与教学工具;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将创业服务落到实处,例如为“GSVC全球社会创业大赛”等活动提供场地等。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