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高级白领派
傅小琴:海归找工作也要靠关系
今年25岁的傅小琴在重庆市某知名国际汽车品牌做集团的对外接洽官。她2010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国际金融专业,一开始选择回国是由于不想在国外做“打工仔”。“很多留居悉尼的留学生找到的工作都是一些小店里的会计、顾问等,很少有进大型企业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绿卡,但没有工作,留学生不可能拿到绿卡。”
傅小琴抱着在国内更好找工作的态度回到重庆,本以为至少能求得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不料却在求职中处处碰壁。“有回音的都是些中小型企业,总觉得没什么意思。”最终还是依靠家里的关系找到了现在这份月薪过万的工作。
“有一次我面试时就看到有12个人在等,其中8个都是国外回来的。”傅小琴感叹:“海归这么多,就只能靠关系了。”
3 基层工作派
唐竹筠:学3年酒店管理,在国内做酒店领班
由于出国前就抱着一定要留居澳大利亚的心态,家住重庆市北碚区的唐竹筠在2009年果断选择了格里菲斯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
3年课业结束后,她才发现学习本专业的华人留学生在澳洲高档酒店就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唐竹筠说,“没有绿卡是留学生在高端酒店就业的致命伤,2012年毕业后,我在澳洲只留了3个月就回国了。”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在国内可就职的高端岗位认可度不高,纵然是留学生,唐竹筠也只能在重庆市一家五星级酒店从领班开始做起,月薪4500元。“其实我很多同专业的同学回来后都是从领班开始做。”唐竹筠说,自己只能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争取在未来几年能得到晋升机会。
4 继续深造派
张诗筠:希望深造找到更高的工作平台
今年刚考上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生的成都女孩张诗筠,2011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由于不愿长期留居美国,她选择回国。“金融数学在美国是个很热门的高回报专业,我以为在中国也一样。”张诗筠说。
“我在各大招聘网站投了无数简历,面试通知也有很多,筛选之后我只去了其中6个,但最后都没有结果,我想大概是工资价格开高了吧。”张诗筠告诉记者,她的心理价位是每月税后8000元以上:“这个价格就等于美国的一千多美元。”由于对工资的不满意,张诗韵决定考研究生,希望通过深造后能找到更高的工作平台。
5 “海待”派
杨帆:找了1年工作都没满意的
2012年毕业于加拿大约克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来自于成都的25岁男孩杨帆说,由于加拿大移民门槛很高,他毕业后果断回国,在成都高新区找到一份经营机械的外资企业做相关产品研究,月薪8000元。“说的是试用3个月,试用期间按照正式工资的70%算,结果第一、二个月只拿了3000元。”杨帆说,由于不能接受克扣工资的条例,他放弃了这份工作。
“现在想起来如时忍一时,就不必为工作发愁了。”杨帆说,原以为再找一份工作并不难,但之后几乎没有薪酬待遇让他满意的工作。“现在还是在找工作,不过把目光放远了,不再局限于成都。”
送孩子出国,家长重新掂量“性价比”
回到文章开篇,对于近日就将回国的陈曦,他做服装生意的父亲陈建永说,他对儿子的这一决定其实并非完全赞同。他说,当初夫妻二人省吃俭用地将他送出国,是希望他能在国外有所发展,而不是回重庆。
据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而月薪要求在3000元至1万元这个区间的占受访者的71%。
陈建永说:“我正是因为知道国内竞争激烈,当时才送他出去,就是想着国外的工作更好找。”然而,随着儿子回国的决定,与国内频繁的关于“海归”难就业消息,陈建永认识到出国留学不再是理想的出路。
“如果只是为了在国内找一份好工作,留学这条路越来越走不通了,但如果是想让孩子长见识,更早的认识社会和成熟独立起来,留学依旧是个好选择。”谈及是否后悔花高价送儿子出国,陈建华说,“不后悔,他在国外毕竟学到了很多东西,即便回国后一时赚不回本钱,他的眼界提升了。”
(上文陈建永为化名)
留学生回国的归宿分为五类
60% 国内创业,其中40%年薪超20万
10% 担任国企或外企管理层,年薪12万至18万
20% 从事酒店领班、翻译与教师等基层工作,年薪在6万至10万
10% 中“海待”占了7%
3% 归国继续深造
200位留学生调查统计图
创业留学生中,30%曾因不适应工作而辞职
结合留学花费和当前收入满意的23%
10%的留居学生大多数没拿到绿卡
其中因工作难找而放弃留居占40%
剩下的60%中,30%因经济压力大归国
90%选择归国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