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
人才管理模式渐变
而对于企业而言,近几年“90后”毕业生呈现出的新特点也倒逼他们在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模式上作出改变。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应届生的求职方式和手段正日趋多元化。目前的应届生求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招聘网站、校园宣讲会、招聘会“三大件”,微博招聘、社交网站招聘和手机招聘等逐渐兴起。
比如,中智“外企进名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除了在现场向求职者介绍岗位、接受简历,不少企业和机构还在微博全程同步展开招聘,校园招聘的线上线下结合趋势明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因素。
不过,整体来看,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企业仍欠缺了解,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
一位企业人士表示,“80后”的父母大多为60年代出生人群,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艰苦奋斗。被他们教育出来的“80后”人才,大多继承通过自己奋斗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而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出现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的现象,也让企业大为头疼。
趋势
创业意向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届执著于追求“铁饭碗”不同,“90后”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发生较大转变,创业正成为他们的就业新选择。
毕业于浙江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90后”迪力如今自己当上了餐饮店的个体户老板。“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干脆自己做点什么。”虽然目前餐饮店生意还不错,但迪力还想再开一家售卖干果的淘宝店,“一方面是自己学计算机,也算学以致用。另外还是想尝试多一点的可能性。”
兰州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乌斯满江正准备与几位同学合伙,借助新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举措,成立一家小型牙模制作公司,解决家乡喀什地区制作牙模需从内地定制的问题。“以前,人们总是喜欢从劳动强度、工作性质、体面程度、稳定性来评判什么是‘好’的职业。但事实上,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90后’能把工作干好,在劳动中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他说。
对此,很多应届生都有着十分直观的感受。“就业观念方面,可能最大的变化就是有创业念头的人变多了。”刘鑫鑫说“工作不好找,我有些同学都动了创业的念头,毕竟政府也出了很多政策扶持,如果项目可以的话,应该比在小公司强多了,而且比较有成就感。”
这一趋势在数据上也得到了证实。《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高0.3个百分点。近3年的趋势显示,本科毕业生创业略有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明显上升。其中八成创业大学生资金靠自筹。
“我们的调查显示,就业困难并不是创业的最重要原因。”麦可思总裁王伯庆(微博)表示,“创业理想是这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
对于应届生的创业需求,各地政府也纷纷推出了鼓励刺激政策,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江苏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54.1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江苏省政府办公厅6月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江苏将开展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从2014年至2017年,在全省引领不少于5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其中今年不少于1万人。此外,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的额度申请期限不超过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从事非微利项目的,给予50%的贴息。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补助。
近年来,湖北省多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留鄂创业。从2013年起,武汉陆续打造“青桐计划”、“青桐汇”等大学生创业平台,市人社局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去年武汉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467个,参与创业大学生近万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