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个街道开设的开业咨询窗口,前来询问创业事项的学生不少,面对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环境,街道作为最基层的扶持单位,更为积极地承担起了个性化创业辅导等实际工作。街道,事实上已成为助“书生老板”起飞的一个重要助推器。而刚走出校园想一圆老板梦的学子的很多困惑,也在这个平台得到了直接体现。
【困惑】
创业基金向本科生倾斜?
“酝酿了很久,也准备了很久,几乎跑遍了可以跑的部门。但还是没解决问题。”在昨天虹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不大的底楼大厅,开业咨询的展台被摆放在了门口最醒目的位置。一个模样娇小的女孩子手握一大把资料,正认真地听着开业专家的政策讲解。她的手中,有一大把自己准备的创业资料,包括她的那个宝贝“项目”。
记者在她的一份资料中看到了张元佳筹划已久的“早餐亭”。
在一份图册中,张元佳向记者介绍了这个看上去如十分“卡哇伊”的早餐亭,“其实这个小亭子占地很小,在日本非常流行,但在上海只有露天的爱心帮帮车,而没有这种外形卡通又可爱的密封性移动小亭。”
小张告诉记者,她目前已经与厂家联系得差不多了,只欠东风,让这个创业项目遇到了阻力。“我想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但我与同学3个人都是大专毕业,比不上那些本科毕业的同学。在申请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迟迟批不下来。可能这笔基金对学历还是有所倾斜的,大专生希望不大。”
面对眼前正处在创业的开端,困惑重重的年轻人,坐在展台前的开业专家们耐心地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回答,一旁的长宁区开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也将年轻人的问题一一记录在案,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并承诺会尽快将与其各自相关的答复“送上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