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和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特点,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到2010年每个区(市)县都要设立一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
——摘自《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
记者从团市委获悉,今年我市将建设12个大学生创业园,其建设由团市委综合协调,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金牛区、成华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龙泉驿区、双流县、郫县和高新区具体分别实施,每个园区不低于5000平方米,于今年9月前形成承载能力。
据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蓉40余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都可向所在学校团委提交自己的创业项目,“无论什么项目,只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都可以提交”。
团市委学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团市委已联手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大学等在蓉40余所高校,将以高校团委、学生会和各类大学生创业社团为重点依托,发挥和挖掘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负责全市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统筹协调,扶持重点创业项目,全面活跃大学生创业。
与此同时,团市委将组成创业项目的评审机构,对创业项目进行筛选、评估、推荐,建立有效的项目评估和信息发布机制。大学生创业项目经过评审,符合进入创业园区条件的,进入相关的大学生创业园,享受创业园区提供初创扶持、融资扶持、税费优惠、场地支持、市场培养等各项优惠政策。
记者了解到,团市委将力争通过三年的发展实现入园创业项目1500个,推动不少于10000名青年创业,其中大学生比例不少于50%,培育一批青年(大学生)创业典型。三圈层县(市)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主建设,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场地、专业化市场,因地制宜建设创业市场、创业园特色孵化基地等。团市委还将与1-2个区(市)县共同建立具有示范效应的综合性成都大学生创业园区。本报记者 李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