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创业中的种种困难,湘潭市委组织部确定了一名县(市)级领导与其帮扶结对,镇里安排了一名副科级干部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系,并多次安排他参加市、镇举办的各种技能培训班。镇里及时把他的蔬菜种植信息在相关网站上发布,并组织有创业意向的群众来参观交流。
2010年9月,在市里的组织下,他参加了湘潭市有关部门举办的SIYB创业培训班。专家的分析和教诲,及时帮助吴秀全理清了创办企业的思路。此后,他和村民筹资60多万元,建立一个无公害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获得了首期100亩连片土地,签订了流转合同。目前蔬菜基地已经具备了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的生产条件。发展种植户25户,从业人员40多人。
10月,吴秀全和湘乡市中石村的大学生村官李文合伙创办了湘乡市中鑫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旗下拥有200亩红肉蜜柚种植基地一处、50亩乌梅种植区、300亩梨种植区、50亩冬枣种植区和大棚蔬菜、西瓜基地。
2011年3月初,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吴却陷入了困惑:眼见一些村官都考了选调生或公务员,他开始犹豫应该把握机会考进机关,还是坚持创业?前来考察的湘潭市委组织部的几位干部告诉他:以他目前的创业状况和几年村官的考评,如果想考公务员,应该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待”;但如果能继续扎实地干好做大眼前开拓的事业,更能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席话让彷徨不定的吴秀全顿时有了主张。在一份数千字的总结中,他写道:“很多人问,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却回到农村做村官,值得吗?我曾犹豫彷徨,但经历了两年的创业历程,我要说扎根基层、创业奋斗、造福乡里是我们的使命,为此无怨无悔!”
创业路上的“助推器”
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创业路上经常是困难重重,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各级组织的帮扶和助推。
韶山市石忠村村主任助理成拓对此深有感触。从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他成为首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之一。
作为村官的成拓,一直思考如何帮助村民就业和发展经济的问题。他先后与一些大学生村官联合到长沙、宁乡等地调查大学生村官成功的创业项目,结合村里的实际,逐步摸索出自己的创业项目。2010年8月,在湘潭市的SIYB创业培训班上,他将设计的绿色果蔬种植项目向创业老师和盘托出,得到了他们的肯定。8月底,他组织村民成立了韶山市绿色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但果蔬的销路一直难以打开。获悉情况的湘潭、韶山两级市委组织部、韶山农业局等部门给予了有力帮助。在他们的联系下,合作社与步步高蔬菜基地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得到这一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的技术指导,而且前期产品能依托上市公司步步高超市销售,一举打破了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如今已是湘潭县五龙山生态农业协会理事长的肖琴,回忆起在创业路程中获得的帮助也颇为感慨。她说,推广无污染的生态养猪技术时,需要宽敞干净的菌种培植场。镇政府知情后将原柱塘公社办公楼腾出来,提供了500多平方米的场地。湘潭市环保局对他们开展的生物发酵菌种研究给予了支持,帮助降低了发酵微生物添加剂成本。
而通过团湘潭市委的推荐申报,肖琴的生态养猪项目获得了“湖南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5万元的支持,利用这一经费他们开设了生态养猪培训教室。县委组织部还赶来支持了一台投影仪,镇畜牧站的技师也多次来为群众培训上课。在各方的帮助下,一年多来,培训养殖户达到4000多人,湘潭当地已有162户人家加入了他们的养猪合作社。
记者了解到,湘潭市为保障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实效,制定了《湘潭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每个村官都建立了“3+1”联系方案,即一个县市区领导、一个乡镇干部、一个村干部对口联系一个村官。村官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些乡镇还为大学生村官配备了摩托车、手机和冰箱、电视等物品。对于村官工作职责的考核,每年村官要在村、乡干部会上述职后,再到县里与其他村官一起述职,进行三级评议。对于有特别贡献、自己创办企业带领农民致富的予以加分,充分调动了村官创业的积极性。
湘潭市委组织部部长彭雁峰告诉记者,3年来,当地共选聘了214名大学生村官到乡村任职。目前已有57人开展了颇有成效的自主创业。对这些优秀年轻人才将加快培养,着重选配其中一些人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市直机关。对考录公务员的,也将加大考评权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