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门槛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缺资金是最大障碍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0》(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仍然偏低,创业意识差、社会环境不如意以及资金来源匮乏,是大学生面临的三大障碍。
《白皮书》显示,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而言,相关教育部门并未针对创业设置考核标准,导致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以上海市为例,当地有近8成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而最终在校方鼓励及支持下实现创业的人尚不足2%。
《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创业观念仍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升到“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的高度。除此之外,相较于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我国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配套服务设施还相当不健全。社会经济体制和信用体系仍处于制度建设和调整阶段,相关创业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情况还不尽如人意。
以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政策为例,虽然规定应届毕业生创业者一年内可以免交登记注册费和相关工商管理费,但并没有提及具体的实施细则,“如何优惠”仍不明确。除此之外,《白皮书》指出,政策中关于减免大学生创业者行政费用的数额仍较小,不足以体现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导向。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对此,《白皮书》建议,首先应当改革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探索学生管理“管严”与“管活”的新途径,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创业空间和时间。其次要加大对学生科研和创业教育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从多方面构建宽容的社会环境。
调查显示,以上海市为例,大学生创业者中99%的人认为最大障碍来源于“资金不足”,比例远高于“经验不足”、“缺乏好项目”、“没有好的团队”等其他选项。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白皮书》显示,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多数依靠家庭或同学拼凑,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61.63%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
专家建议: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想好看准了再“创”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不建议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这是记者从多所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及部分创业成功人士口中听到次数最多的建议。
很多成功创立企业的毕业生都建议,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应先对自身进行评估,如果认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专业能力等能达到创业要求,可以直接创业。如果认识到自己能力方面有些欠缺,建议还是在社会上工作几年,提高自身能力,积累一些经验和人脉再创业。
被称为“大学生导师”和“创业导师”的李开复更直言,很担心年轻人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过早出来主导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对创业充满热情非常好,但是梦想自己一毕业就可以成为下一个马化腾,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现实的。”
为何过早创业不现实?李开复认为,中国的教育虽然进步很快,但还是跟美国有相当的距离。美国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大学生,毕业甚至未毕业就成功创造了了不起的企业,离不开美国多元化的教育环境。而相比较而言,中国教育虽然在进步,但是相对比较专注,一个学理工的学生可能对计算机懂的不少,但是要管理一个团队,做出一个市场,往往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经验还是不足的。
因此,李开复建议大学生,毕业后先加入一个创业的公司。“给自己点时间学习。大学毕业时你22岁,如果25岁或28岁能出来创业,还是非常年轻的,不必要赶在今朝。”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另外,专家还建议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和人脉;如果有技术、有专利,创业的成功率会更高。高校可以和政府部门对接,帮助学生参与一些创业项目,让学生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去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