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海归”王健、姚纳新回国创业,成立聚光科技。2002年,陈斌对聚光科技投资480万元,2008年又追加投资1.3亿元(其中引导基金投入2500万元)。聚光科技也不负投资人所托,目前已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市值约15亿元、拥有上千员工、每年利税近亿元的优秀海归创业企业。
过去的4年中,灵峰赛伯乐基金1亿元资金共投资8个项目,其中7个集中在杭州,90%投向了国家政策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投资项目自创投资本投入后,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45%。
长期以来,赛伯乐致力于“保姆式”风险投资。那些目前利润只有百万级别的初创型高科技企业,正是需要“保姆”给予无微不至照顾的“宝宝”。
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在发展初期大致形成一个“三三三”的状况。其中1/3的企业获得成功,1/3处于维持状态,另外的1/3则失败了。
“在杭州,成功概率还要更高一些,”陈斌说。因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机会永远大于挑战。
基于这样的理由,在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推动下,赛伯乐设立了“海大基金”,专门投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企业和大学生创业企业。
陈斌期待,能在未来推出更多类似聚光科技这样的成功范例。“做VC(风险投资),讲究的是十年磨一剑,”陈斌说。
结束了演讲后,杭州云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汪翔云回到座位猛灌了半瓶水。“其实我对本次的扶持基金并没有抱着必胜的信心。”汪翔云说,“还需要和各家投资公司慢慢接触。”
项目路演过程中,有些创业项目当场就得到了创投机构的热烈回应。但更多的创投机构还是喜欢低调行事,选择“私下里”接触。
“我们的项目特点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跟石头较劲,”这是浙江海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威对其产品液压钻机的形容。从台上坐回台下没多久,孙威就收到了来自上海的一家CYE投资公司负责人递上的名片。
杭州鲁尔能源科技公司负责人支晓华也得到了与孙威相似的待遇。期望引进资金用于新建两条生产线的支晓华,已经与几家创投公司有了初步的接触,投资意向正在慢慢建立中。
赛伯乐相千里马
育出聚光科技
符合这四大标准
或能吸引投资人眼光
“我们在做投资时比较看重四大点:团队、产品、市场、财务,”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一部总经理洪方磊表示。
对于团队,投资人通常比较看重两点:公司创始人的能力和经历,公司销售、财务等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准。
对于产品,投资人则会着重考量产品的科技创新含量,同时也要考量产品是否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产品未来所能占据的市场份额也是能够“加分”的考核标准。
对于市场,投资人将着重考察公司所面临的竞争格局以及具体所处的行业地位。譬如说,具体项目的市场状况、市场容量以及市场趋势。
财务状况,包括公司资产、公司负债、公司收入、公司利润以及关联产业,也是投资人关心的问题。
除了这些因素,投资人还将从宏观角度进行考量。赛伯乐的陈斌认为,只有符合经济发展趋势要求的行业,才是能让投资人掏腰包的好项目。
例如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目前投资的方向,就倾向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互联网产业等。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