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后的理财商机 浙商发财之道 大家知道,近几年来,一个在商界最为活跃的群体叫浙商。而浙商的成功,有着更多的因素和元素。这里我只想说说浙商的理财之道,或许会给广大朋友有所启发。
在真正的浙商眼里,理财并不只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而是一个广义的范畴。
他们,把自己有限的资金,更多的投向产业,以产业赚钱就是最好的理财。
然而,理财又是十分宽泛的,我们日常的记账只是理财的起点而已。管好收支仅仅是基础。更重要的则是投资。而浙商,资金更多的是投向产业。
最新的一个颇为流行的浙商22条商规,其中首条是看央视《新闻联播》。为什么看《新闻联播》就能把握投资呢?使你能赚钱呢? 以下引用:浙商22条商规第一条:
★坚持看CCTV-1新闻联播
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但你必须坚持看CCTV-1新闻联播。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大局。
看新闻,重要的是看新闻背后的新闻。政治家可以从联播中看出政治动向,而经商人则应该从新闻中看出经济气味。
各人都知道浙商中的温商吧?近年来,温商带着资金到处“炒房”,让全国的房价高涨不下。本人采访过一位专门炒地皮和房地产的温商,她告诉我,炒房其实就是温商从看联播中受到的启发。还记得吧,早些年国家刚出台住房可以按揭的政策吧,就是这一条政策,让温商看到了赚钱的商机:用最少的钱,可以通过炒房,赚取最大的利益了。炒高房价,再脱手转卖,其中的利润肯定十分可观。于是,有了一次的成功,众多的温商就争相效仿,以至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炒房族。那位温商说,其实,炒房族并不是温商中最有经济实力的人,大多数可能还只是小资和公务员、小商人一类的“小资者”,手头有几十万或上百万积蓄的温商在初期炒房中算是大款了。而通过几番的炒房,这些炒房族真的成了大款。
最近,浙商又把投资眼光瞄准了资源型产业。这是在国家倡导节约资源时开始的。你想想,山西即使有最多的煤矿,也有挖完的那一天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让谁拥有资源就可以奇货可居了。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就在云南投资两个亿承包了一个煤矿。估计这个煤矿可以挖30年,这真的让朋友挖到了一个“富矿”了。煤矿是高成本和高风险的产业,但也是赚利最多的产业了。
有一个失败的事例,值得吸取。前几年,我们这去投资生产水泥行业的老板有不少。承包石灰矿,生产水泥。那时正是温商炒地皮热的时候,且全国房价高涨时期。可是,近年来,却“拖不动”了。去年国8条,今年国6条,控制房价上涨,水泥降价成必然。这么多的资金投入下去,指望的是高收益。没有了高收益,这些大笔投下去的钱就有点“亏”。 “死钱”不赚钱,“活钱”才赚钱。只有让自己手中的钱“流动”起来,才会赚钱。还有,研究浙江县域经济中,有一个亮点,就是“块状”。一个产业,总是有千家万户的人在干。这是“跟众”商机。一个大家可能都听过的理论:马太效应。一条街上只有一家服装店,生意不一定好。可是整条都是服装店,生意反而好了。于是,在我们浙江,只要有一家干成功了,就会有千万家跟上,形成了社会一条龙式的产业。这样,各种订单来了,成本反而降低了,生意也不会亏到哪儿去的。如果你光看财经报道或经济信息,看到人家干哪个发财了致富了,你不应该去眼红。而是应该多去想想,自己所在地的经营的产业中,有没有创新的机会和行业,上与当地产业相配套的行业,赚了就赚,亏也亏不到哪儿去了。
大家赚在商机,小家赚在薄利。浙商看到西藏通铁,就觉得那里有钱可赚了,就会去那投资。西气东输,也给浙商带来了无限商机。不过,那是大投资的动作。我们是小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我们就赚薄利。前几天,我就办了几台袜机放在一个老板朋友那儿,让他代为管理。一台每天赚一百,三台赚三百元,一年下来,就可赚上10万元。不过,投资得要30万。是赚了还是亏了?好在我是中国的老百姓,不计机器折旧和人力成本的。再过3年,赚回了机器钱,过后,不是净赚了吗?我们这都是这样算财和理财的。
国家倡导保护环境,污染企业清理整顿,还有房子建筑面积之规定等等,看新闻联播,顺之道而行之,或反之道而行之,这里面都是商机呀。
呵呵,说长了,还是打住吧。光说不动,你是专家;光动不说,你是行家。能说会动,才是赚钱的商家。我不是商家,我只是理自己的财,尽量减少支出,重节约。过个平淡日子幸福日子就满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