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张向宁学习连环创业
cye.com.cn
时间:2007-6-14 13:53:13 来源:创业网cye
作者:何宝荣 我来说两句 |
|
 |
|
推出“窄告”前,张向宁筹备资金,投资人一度质疑他,“这些事情Google这样的公司也会做。”张向宁头也不抬地回答,“关键是他们什么时候做!”
“尽管这是第三次与风险投资商打交道,却一点不轻松,前后谈判耗去一年多的时间。”张向宁这样说。前两次融资是基于稳健的接入服务,风险投资容易接受。而第三次,他“兜售”的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技术,而在外国人的定势思维里,中国企业是没有技术的。
但是,多年成功的创业经验,使张向宁团结到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譬如创业伙伴之一的付光勇,早年在中软公司从事了多方面的研究;另一位美国人Timothy Wendt,长期供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远程信息研究所,具有20多年IT和电信业经验。这样一个长于技术的团队,其价值就在于把张向宁的抽象理念以实在的技术表现出来。
2006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立柱广告牌、公共汽车车身上,天下互联、“窄告”的广告随处可见,随着诸项产品的成熟和市场品牌被广泛认知,天下互联引起了国际互联网行业和资本市场极大的重视,三井住友、JAIC和MIH 2400万美元的投资已经追加进公司。
作为一名创业者,张向宁不但学会了利用资本市场,而且也逐渐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一个以其创新能力被资本市场热烈追逐的人。
张向宁在选择风险投资时候,坚持“崇洋媚外”。他认为:“国外的投资非常正规,对企业的认定能有一个国际的市场标准,同时还能够给公司带来很多的国际资源。和国外的风险投资谈合作时,如果他对你不感兴趣,他会明确告诉你。他根本没有时间在任何不感兴趣的项目上耽误时间。如果你第一次接触风险投资商,就必须在5分钟内打动他,如果做不到,对方已经没有兴趣了,他没有耐心等你说第6分钟。但是国内的风险投资商有可能一直跟你马拉松。对一个企业来讲,时间的延误是致命的。”
“企业也要考虑需要风险投资还是产业投资。” 张向宁给正在融资的创业者这样的建议,“如果你的项目需要50万的投资,第二年收回20万,第三年收回100万,这种项目绝不要找创投,而应该找产业投资,或者是去银行贷款。创投追求的项目是将来能够有上市机会的项目,至少有这样的可能性或者被收购兼并,这样的项目意味着一定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往往是以数亿美元容量来计算。因此你的市场特点、商业模式、团队,所有的这些因素都要和风投的标准相匹配。”
张向宁说:“我总是在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选择创造环境而不是适应环境。”在跨越了技术创新、资本市场两道门槛之后,张向宁心目中的互联网帝国,正在他的努力下逐步浮现。(文/何宝荣)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