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成功率不及万分之一,你是不是也想做这万分之一呢?”王明夫并不认可老朋友徐小平的看法,“这是铁的事实,一般来说,年轻人递交的项目我连看都不看,因为,初始创业都是以失败告终的。family(家人)、friend(朋友)、fund(基金)、fool(傻瓜),这四个‘f’会给你投资,你的家庭或者朋友,或者基金,如果前3个都不投,那就只有fool(傻瓜)给你投资了。”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创业就会有破产,年轻人有的是时间,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被称为青年人生规划导师的徐小平坚持这样认为。
“假设我是徐老师的儿子,是个莽撞的人,他会鼓励我一直这么闯下去吗?徐老师之所以鼓励人生能有几回闯,他是知道此路不通。”王明夫对老朋友也毫不客气,他坦言年轻人一拍脑袋就以为会有一个伟大的商业理想,其实很多年轻人的项目最后成功的,都跟他原来的创业计划书千差万别。
“我最近在看有关李闯王的书,李闯王一个人就能打败大明王朝,我们都能打倒王明夫。”徐小平声调高亢,“年轻人一定不能丧失创业的热情!”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不聪明,为什么能进老A?成才那么聪明圆滑,却没有成功,许三多一步一个脚印的性格是他最能接近成功的一个很大因素。”王明夫把创业成功归结到创业者的个人性格和素质上,“我要是想投给谁钱,我就先跟这个人聊天,看这个人有没有成功者的素质。”
把企业当猪养还是当孩子养?面对这个观众提出的问题,李想的回答是,这两者都不如把企业“当信仰来养”。
“把企业当猪养的话什么都养不成,当孩子养的话还可能把孩子当猪一样卖出去。”陈沛的话引来一阵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