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贸soho的生意经
当朋友们得知张林在2008年10月毅然注册公司,杀入外贸行业时,最初都以为他疯了。此前,就职于一家外贸公司的张林难逃失业的命运。就在此时,他选择在家做一个外贸soho族。与之前就职的公司不同,他要做的是进口生意。
在以往与国外客户接触的过程中,张林注意到,金融危机对国外客商的影响远大于国内,面对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急于为产品找到销路的他们有着看到馅饼一般的饥渴。张林的第一笔业务,来自一家经营“洋零食”的德国公司。这家公司代理有欧洲几十个畅销的巧克力、糖果和咖啡品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客户急于回收资金,给张林的报价比几个月前低了40%,并且不要求张林开具信用证,而采取支付订金、货到付款的方式。在与对方商谈时,张林便开始寻找买家,由于他的产品价格比国内同类批发商低了很多,货还没到,就被订购一空。在众多外贸商出口受阻的情况下,通过逆向寻找商机,他从“洋零食”进口中掘到了第一桶金。
有了第一笔利润作为流动资金,张林继续挖掘这种逆向的商机。除了从出口到进口的逆向生意外,他又发现了一种寻找逆向生意的途径。张林之前就职的外贸公司,主要从事小礼品的出口,他们从浙江一些礼品加工企业进货,主要销往欧洲市场。每年的10月、11月,由于圣诞节将至,本是这些产品出口的旺季,然而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订单大幅减少。一些对市场变化反应慢的加工企业,积压了大量的圣诞礼品。张林很快注意到这一现象,开始把这些Cye.com.cn积压的圣诞礼品销往国内市场,这些原本销往欧洲市场的原汁原味的圣诞礼品,很受国内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除了国内厂家的库存,张林还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市场上的滞销品。危机的背面就是机遇,每一种滞销品的背后,都隐藏着另外一些旺销的商机,逆向思维发现市场,这是张林在金融危机下总结出的财富思路。
以旧变新成时尚
大学生开创“百搭百变”
金融危机让不少时尚达人也开始节俭度日。虽然囊中羞涩,但追求时尚的心却没有改变。如何省钱地打扮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让很多人颇费心思,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女孩敏感地抓住了这种市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