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姐,24岁,杂志社编辑
35岁之前就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一个人只要上进、坚持学习,到了35岁,人生目标和生活状态趋于稳定,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社会资源都应该积累到了不错的阶段,应该能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有条件开创自己的事业。
我挺佩服身边35岁左右的同事,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都比我更丰富,给我带来很大帮助,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如果我有一个公司,愿意招聘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可能激情不够,束缚较多,但是反过来看,他们比刚从学校出来的新人更追求稳定,家庭的责任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动力。
王小姐,25岁,广告公司文案
35岁的人正是壮年,又有工作经验又精力充沛,如果在业务上很过硬我觉得是最理想的。总之,我觉得对于35岁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有专业的别人没有的职业技能,以及对所从事行业的把握。
李小姐,25岁,媒介经理
当我35岁时,我希望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用太辛苦,但是很受人尊重,最好是可以成为公司的中上层管理者,每天都能从容地面对身边发生的事情。
生活状态应该是健康的。对于一个35岁的女人来说,一定要学会平衡事业和家庭,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女人特有的魅力。
沈女士,32岁,某金融机构专业理财师
读MBA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选择,让我很容易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做一个职业经理人是我原来的想法,但是现在我更愿意做一名业内一流的专业理财师,我希望到我35岁时,我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理财工作室。
杨先生,40岁,某国企的中层领导
因为年龄的原因在职场上遭到拒绝这种情况很正常。中国有句俗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被拒绝,必有其客观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别在意(这种情况应该属多数情况)。主观原因,自己通过学习,弥补不足,争取下一次碰到类似情景时,不再被拒绝。
蔡小姐,26岁,杂志社高级客户经理
这个时代发展得非常迅速,年龄可能会成为求职的障碍,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些工作是需要年轻人,但有些工作可能就需要年纪较大、有一定经验的人:就好比说演员吧,还需要老中轻几代呢。
如果真的是因为年龄的原因遭到拒绝,我只能说是我们自己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没有正确认识自己。35岁应该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年龄,我身边这个年龄的朋友、同事他们以自己成熟的思想、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了我很多的指导。经历是财富,在经历了很多职业的变迁、感情的磨砺后,人会对很多事情进行客观分析,积淀自己的内涵。
张小姐,24岁,杂志社编辑
35岁的人如同一杯美酒—外表平静而内在丰富。到35岁的时候,我希望成为一个独立的撰稿人。为自己工作、为理想工作。在中国的大环境下,35岁是一个尴尬的分水岭。一家公司如果因为年龄将人拒之门外,可能是比较盲目的一个选择。作为被拒绝的你,不应该因此而失去自信。应该准确分析其中的真正原因,找到适合自己的支点。35岁,在职业生涯中是很关键的时刻。
因为经过多年来积累,在职业生涯上应该是有一个飞跃的阶段了,不管是来自生活的还是来自工作的,担子都更重了,该学会适当地给自己解压,这样生活才会更加健康。
孙女士,39岁,教育网站主编
我已经过了35岁那个年龄,我觉得那是一段十分美妙的阶段,家庭和事业都开始向平稳的方向发展,心里会很踏实。虽然会少了外貌的青春动人,但内心却是充实、明亮,和富有成就感的。我很不能理解那些以年龄为原由,把某些条件很好的人拒之门外的不明智之举。35岁以上,正年富力强,而且很多人在多年的工作中修炼得经验丰富、能力出色,他为什么不能跟35岁以下的人一样得到的尊重和赏识呢?
35岁是时候打造你的品牌了
35岁,是时候打造你的品牌了同样身处35岁的卞秉彬坦然地分析自己,在这位职业顾问公司的老总看来,职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万一选错路,将与财富绝缘,而三十五岁,正是收获的季节,关键在于:你准备怎么改变。
《钱经》:刚巧知道您也是35岁,您和您周围的同龄人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呢?卞:我庆幸自己作了职业规划。因为每个人28岁到35岁之间是在整个职业生涯的“定位上升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工作5年到8年之后,对他本身的职业定位需要作一个转型:从job到career,也就是从原先是打工、埋头苦干,到现在的“打出自己的品牌”,在这一片领域长足增长,一劳永逸。35岁,是蜕变的年纪。
《钱经》:职业的原动力除了成就感之外就是收入了,从财富的角度,收入的因素在一位35岁的职业人的选择中应该占多大的比重呢?卞:钱字当先!在一个工作十年以上的职业人来看,不能再以工作满意度、发展空间评判工作的好坏。20多岁的人可能经常提出的标准是:我要拿6000的薪水,哪里能给我就到哪里去。这是很不明智的,我们会尽量劝慰他们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的职业再谈薪水。而35岁已经不再适合读琼瑶,倒是需要些亦舒的冷峻和现实。市场化的判断标准是:荷包的厚度。一个35岁职业人的身价来源于他的收入。如果你为自己达到薪水5万的程度而满足,虽然你只拿5000,清醒一些,职业市场上你的标价还是只有5000,甚至别人会觉得你比5000更可怕—你值5万却没拿到,说明你很孬。
根据一项对中国职业竞争力的调查:在工作5年到8年之后,一个人的职业竞争力已经逐步被市场认可了,此时,他已经有能力去争取高薪,或者年度的高速成长—如果市场的工资增长比率是10%,那么,这个年资的职业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超过30%的增长,无论是跳槽或者加薪升职。
“职业上升期这是一个高速上升的时期,天时地利人和,进入了一个快速通道。进入上升期的人会开始寻求职业回报:没有薪酬上的高速增长就很难满足他们。很多人在5年-8年,由于对薪水不满足或者地位没有成长而坚决跳槽。其实他们已经感受到上升期给他们带来了反面的压力。
上升期内不上升就像铆足了力的皮球,继续往里充气,肯定会爆破。上升期,一定要突破上升。而如果5年到8年没有上升的人,到35岁就会进入“下挫期”。他们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年纪大了怎么和那些应届生去比拼?他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特征:可以做这个也可以做那个,但是专业竞争力仍显不足。到头来划算:我已经35岁了,难免会有些怅然若失。
而5年到8年进入上升期的,到35岁就会进入“调整期”。
28岁发现适合自己的平台(职业上升期)35岁职业调整期我们把职业分成几个阶段。在工作5-8年之后,我们会进入职业上升期。卞秉彬的选择“比如我,我就需要调整。我面对的两个选择是:继续作首席顾问并向专业的领域迈进还是在职业规划行业中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如果我继续作咨询顾问,我会向咨询业内顶端的目标努力。也就是专家发展。”卞秉彬坦言他的处境。我的个性在以前是:
内倾性,非常敏感,但是现在是:外向型 和外界沟通。当我35岁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气质居然变化成为:执拗的,喜欢刺激的,喜欢表现成就感,坚持原则的,开放的, 变化思考的。那么什么样的环境能契合我这种气质呢?我决定向着人力资源产业的企业家的方向去发展。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2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