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学生一职难求的局面相对应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创业作为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似乎无论如何自己也要走过这一段,那态度,哪怕是落马后再回去打工也在所不辞。我们的时代确实也提供了足够的机会给予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
那么,如果是创业,广告和公关行业是个好选择吗?
其实这个行业里充斥着大量的中小型公司。前几年行业里便流行一句话:“是个人就搞公关了”,可见行业的贬值。广告也是如此,就是一个名片社,也宣称自己会平面设计、VI设计;你要是多印几盒名片,就可以帮你设计一个公司logo———这事可不能让大公司的CEO们知道,他们做一套V I动辄就要上千万,这个巨资项目当然也可以化解为“找人设计了个logo”。
所以说,大家这不一直都在创业吗,这个问题还是个问题吗?
但是,何种创业?如何开始?新方向又在哪里?
草根创业还可行吗?
很多公关行业的奠基人会经常回忆起自己在小黑屋一样的办公室里亲自剪刀浆糊的做剪报,其实反映的是行业萌芽状态时的稚嫩与艰辛。今日公关与广告行业大佬,端的是不会从草根做起的,他们的开始总是怀抱着崇高的理想。我所了解的情况,只有北京一家大公关公司是从“发小广告”开始创业的,但这肯定是坊间戏言,因为他们其实是D M直投媒体的先行者之一。
既然“是个人就搞公关了”,最后的结果反而是公关公司里“是个人都不像是做公关的”,但就是这样那样一伙儿人,也能找到业务做,由此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的空白度。市场很大,而且被教育好了。
抑或我们可以认为,这表明了行业创业门槛很低?
或许不该这么武断,至少我们应该区别创业有所谓成功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既然是谈论一个行业,我们自然先考虑成功型创业,亦即那种对行业未来有着理想与坚持的创业,而只有在连续剧里才会把一个成功者与生存型创业(比如名片社、路边店)结合起来。譬如传奇传记里总喜欢写澳门赌王何鸿燊所谓“白手起家”发家史,10港元独闯澳门,打下澳门首屈一指的基业,但其实他那时至多算个家道中落的牺牲品,要是没有叔伯的推荐,他到澳门也进不了利润颇丰的船行工作。
所以不要以为想创业就一切皆有可能,公关与广告行业的创业,要比我们今日熟知的互联网创业局限得多。时至今日,你仍旧可以在自家的车库、租来的半地下室、甚至在任何一台笔记本上开始互联网创业,或者在一个租来的狭小仓库中开始商贸创业,但做公关或广告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个讲究排场与资历的行业,用租来的西服打掩护同样只是廉价电影的桥段而已。大多数10万元起家的公关公司无论如何勒紧裤腰带,在半年之内也会面临弹尽粮绝的局面。所以前面的话反过来说也对,那就是草根也成不了这些行业的大佬,做上一段时间草根,过上一段时间苦日子,那大佬必备的理想与超脱便荡然无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