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胜龙是瓶瓶绿光创始人,他做了几个木制的小屋子放在学校宿舍楼、教学楼下,号召同学们把喝过的饮料瓶捐出来放到小木屋。同时,找到各个企业,把他们的广告牌子放到小木屋上,来收取广告费用。这两项收入用来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念书。但评委老师提醒他,项目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校园广告商,而是校园拾荒者,拾荒者可能会把小木屋的瓶子拿走,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生意”。经过创业实践阶段,任胜龙巧妙地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木屋中积累的瓶子直接卖给拾荒者,瓶子本身要拉出去卖,也需要运输费用,直接给拾荒者之后,不但省心,还能把他们纳入自己的链条中,成为“同盟者”,而非竞争对手。他因此了解到,每种商业都有自己的链条,必须做到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存在,自己才有生存的空间。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说,赋能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目的,相比于国外,国内公益创业本来发展是在初期阶段,这些公益创业者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专业的能力。“给钱是一部分,联想的钱也有限。我们更有优势的地方是企业积累沉淀下来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这可能比钱更有价值。”
圈子就是资源
王俊晓是十二邻社区项目创始人,他觉得赋能其实是给公益创业者持续走下去的能力,但有一种软环境更重要,那就是圈子。他的项目地处上海,主要让空巢在家的老人说出自己的故事,用他的戏剧手法排练成节目,免费在社区演出给其他人观看。道具、场地均由社区提供,需要费用的地方就是他的工作人员。他已经理解人际圈子的重要性,社区居民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根本就不让他进去,只能通过熟人介绍。这次来参加联想的活动也是业内朋友告诉他,并在其间帮他做了不少志愿者工作。
经过训练营培训期间的几天接触后,28强选手都互相认识,大家建立了一个QQ群,平时就在群里聊天。哪个项目有什么事情,很快就能传遍。即使比赛结束后,大家还可以经常联系,了解近况,互通有无,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下子多很多。这只是显性的联系圈子,更多的是经过这次比赛,大家Cye.com.cn都认识了很多公益界同仁,企业界的领袖。做公益事情,筹到资金的前提是信任,人际沟通就更加重要。几个成熟点的公益组织在前期成长中,无不是利用自己原有的关系度过困难期。只有相熟的朋友了解你,更有可能提供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