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刚刚大学毕业的小A,怀揣父母给的18万元创业金,同时也怀揣着希望来到广州创业,他打算开一家“韩式风格”的服装店。在读大学的时候,小A就坚信“韩流”必将成为日后的一种时尚潮流。在此同时,他也看到其中的商机。为了开一家专营“韩式风格”的服装店,他在网上搜集了大量韩式服装的代理商和生产厂家资料,并默默地在心中勾画着日后创业的蓝图。
当年3月,小A的店终于开张了。该地段位于城南一所高中旁,人气旺、时尚气息浓厚,加之小A选购衣服的眼光独特,小店开张不久就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士光临。他谨慎的经营风格和万事亲历亲为的创业态度,使他在第2个月就纯收入上万元。首战告捷的他,自信心也开始膨胀起来,开始加大进货量。
连续几个月,小A的生意接连告捷,有人看着眼红。7月的一天,有人在他店的附近也开了一家专营“韩式风格”的服装店。对方为吸引客人将很多与小A小店里近似款式的衣服都便宜销售。这招果然见效,当月小A的生意下滑了不少。
小A也像其他创业者一样碰上了一种最容易遇见的竞争方式同质化竞争。小A为站住脚跟,选择了降价来拉回客人。但小A始终相信自己的眼光,8月中旬,他又进了一批新货作为与对方应对的策略。但可能是之前市场的饱和,新货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这时,对方观察到小A进购的新货,很快也购进了一批,但对方知道9月一过就要转凉,所以只进了少量夏装,更多地购进了大量秋装。对方聪明之处是,他并没有在店里把秋装挂出来卖,只把夏装挂了出来。10月,小A忙着购进秋装的时候,对方的秋装又早早卖完了。当月,小A一件衣服也没有卖出去,损失惨重。
无论是营销手段还是面子都输给了对手,小A心里着急了。为了在竞争中甩开对手,为了尽快成功,他头脑发热,想到了一种违法的方法。小吴悄悄托人进购了少量仿冒服装,但仿冒的服饰装质量上与以前的有明显差别。小吴希望通过这种手段使他在同质化竞争中占有优势。小吴将买回来的仿冒品挂在了店中,以较便宜的价格销售。果然,便宜的价格吸引了不少客人购买,而且这种货对他来讲利润也很可观。
重拾希望的他,马上向朋友借钱购进了大量仿冒服装。令小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走了这一步,为今后的失败埋下了“定时炸弹”。新货卖了没有多久,小A的麻烦就接接踵而至,很多客人在买回衣服、裤子后都出现了质量问题,纷纷来找到他要求退货。小A每天都处于同消费者周旋之中,根本没有心思打理小店的生意。而且,当地工商部门也发现了他的违法行为,开始进行调查。从那之后,小A的生意一落千丈。2007年1月,他终于坚持不住,关了服装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