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开始□为自己而活
因为有更平和的心态和对人生更全面的分析,对于人们常常提到的年龄局限和机会成本,这是中年人创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他们往往有更洒脱也更理性严密的想法。
人们常会认为,创业是年轻人的事情。现成的例子摆在那里:生于1971年的丁磊,26岁创办网易,32岁成为中国首富;更年轻的陈天桥,21岁就成为上海某Cye.com.cn集团分公司的副总经理,26岁创办盛大,32岁身家过百亿,取代丁磊成为新一代中国首富。还有个更令中年人郁闷的理论,说创业的黄金年龄在25至30岁。理由是这段时期是人创新思维最为活跃、精力最充沛、创造欲最旺盛的高峰期。尤其是在网络软件、广告、策划、咨询、证券、投资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经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创新精神”。
但这个缺乏弹性的理论中年人是不同意的。曾经大起大落的车广平甚至主张30岁后才有基础谈创业。“25岁之前,人还处于接受各种知识的阶段;25到30岁,是性格定型阶段。一般人要到30岁,经过一番历练,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正确地为自己定位。”
“现在是科技时代、逻辑时代,并不是心口挂个‘勇’字就能天下无敌的。创意很重要,但创意也要建立在模式的基础上才有价值。这个模式就是管理。至于人到中年体力上的劣势,是可以通过善用时间来调节的。”梁实秋曾经说过:“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30岁,重启人生,他们的状态应该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