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份,我国玩具出口额达到47.5亿美元,已基本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然而,玩具出口额的上升,并不意味着玩具出口企业有多少利润可赚。我国玩具企业密集的珠三角地区因为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及越来越多的玩具贸易壁垒的存在致使第三方检测成本不断增加等因素,我国玩具企业靠欧美授权加工的利润正在不断下滑,出现了虽然订单在不断增加,利润却在不断下降的现象。
玩企订单增加 利润却急速下滑
由于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有大批中小型玩具企业已经在危机中倒闭,尤其是玩具企业汇集的珠三角地区,以东莞市的玩具企业为例,在金融危机前大约有玩具企业3000多家,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玩具企业的数量已经锐减到2000多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退却,欧美玩具的需求也正在逐步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因此,对于存活下来的企业而言,要面临的玩具企业订单势必会有所增加。然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上涨、用电成本的上涨、人民币的升值等问题都无不让玩具企业担忧,也正是这些原因,让“今年玩具制造业的利润较去年下降了10%左右。”玩具企业利润下滑之多使许多企业难以承受。
玩具企业在欧美授权玩具生产中收取美金,换取的是人民币,国内生产成本,工人工资、电费等用的都是人民币支付,因此,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并持续走高的态势对玩具制造企业来说,犹如一具枷锁无论怎样都摆脱不掉。面对这一情况,我国玩具企业的内迁及在今后的贸易中不断提高自我产品的附加值,尽力争取主动权优势或能在玩具出口中保持一定的利润率。
玩企内迁减少成本压力
玩具企业利润的下滑,一大部分原因是国内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及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造成的,因而此,对大多数大中型的玩具企业来说,把企业迁向人工成本比较少的内地,不啻为一个较少成本压力,提高利润的方法。
然而,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方法虽然凑效但并不是玩具企业长期生存之道,因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正在逐步提升,很多内地地区在未来短时间内虽不如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高,然而工人工资上涨在全国来说已经成为大趋势,内地地区工人工资的上涨只是时间为问题。玩具企业内迁可以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为企业减少一部分资金投入,帮助企业暂时度过难关,但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则需要玩具企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玩具出口中为自己争取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