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微博者,微型博客也。
微博的开拓者是Twitter,目前的独立访问用户已近4000万,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奥巴马和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都在Twit-ter建立了个人主页,争拉支持者。最有意思的是,一位旅客在纽约国际机场等待登机,通过Twitter发出一些疑问,仅仅10秒钟,他竟然收到了美国捷蓝航空公司的答复。
上至总统竞选,下到黎民疑难,都能通过Twitter实时交流,这就是微博的力量。
进入2009年,微博在中国悄然流行,许许多多的白领和媒体人士登录Twitter,相继建立了一个个中文交流圈。
互联网应用无国界,从博客,到微博,都是如此。国内网友到境外网站注册博客(微博),已经成为时尚;国内网站的海外博客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微博在美国兴起之后,日渐升温,国内的微博正在跃跃欲试。
8月中旬,我应邀参与新浪微博内测,初次领略了微博的魅力。IT精英李开复退出谷歌,自主创业,一时成为新浪微博关注度最高的热点,几天之内,李开复就拥有了4500多个粉丝。黄健翔、李冰冰、赵忠祥、潘石屹、闾丘露薇,各个领域的名人先后入驻新浪微博。由于原有的庞大博客群体,由于形成已久的“名人效应”,新浪微博还在内测,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博友在论坛里打听,怎样才能获得微博账号。现在,新浪每日限量发放200个邀请名额,逐渐扩大内测范围。
微博也称迷你博客,哈佛商业中文评论网就是这么设定的。微型也好,迷你也罢,都突出了微博的最大特点———小巧。美国Twitter和新浪微博每次只能发送140个字符。其实,微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高度开放性,微博介于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无论在何时何地,用户都能及时发布消息。
自互联网走向公众以来,一直是精英的大舞台,有技术的玩黑客,有怪才的玩闪客,有文采的玩博客,有学识的玩威客,有财力的玩播客……微博填补了互联网“客”家文化的空白。在信息传播方式上,微博更是一个革命性的应用。你不必在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无须顾及自己的才能和学识,你只要想跟别人交流,就尽管对话。人以群分,你是微博,就不愁没有知音。
随着3G的普及,微博跨平台交互的功能将更加彰显,微博客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微博客身边每时每刻的最新动态,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微博的平台上得以传播。
微博流行没有理由,本身就是最大的理由,因为它适应了用户互动交流的需求,顺应了信息传播方式大变革的趋势。存在就是合理,适者生存,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最新应用模式,微博的燎原之势已是锐不可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