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9点半,徐家汇美罗城百脑汇、太平洋数码一期都还没开,几名消费者等在门口。小雨中,几个打工仔模样的人穿梭在门外人流中,不时询问要不要组装电脑。
“装电脑吗,比品牌的要便宜1000多元。”一名身穿“技嘉金牌主板”马甲的人拦住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递过一张报价单。
记者刚一回话,旁边拉客的两个立刻围上来,热情地要记者到对面百脑汇二期大楼。当记者走进去停在一楼品牌专区,他们一直跟随,惹得旁边戴尔专卖店销售员一脸不屑。“谁还买组装的啊,不便宜,兼容性也不好,卖几天走人找谁去?”他似乎故意说给那三个人听,“生意早晚消失。”
DIY电脑生意:附庸与鸡肋
记者还是自己去了三楼。偌大楼层,似乎只听见促销员吆喝的声音。他们看到一个消费者从电梯口上来,在十几米开外便高声招呼。
旁边技嘉金牌主板门店的店员说,刚开门,人还不多,过一会就好。但记者在接近40分钟的守候中,一半楼层几乎没见几个前来组装电脑的。
不过,这些店面的其他生意,比如无线网卡、音箱、无线鼠标、漂亮时尚的显示器等,倒是销售得不错。中间的数码产品摊位,人流似乎更多。
“今天生意不大好啊。”记者询问电梯旁一家打着“华硕双核主板”彩条的小店。
“比过去差远了,没什么赚头,有时候一天都做不到三单生意。”店主小李回答说。
那平均能赚多少钱呢?小李说,过去几年,组装电脑一台能赚到五六百元,一个月差的时候也能净赚2万多,现在一台组装机能赚100多元就不错了,有时候只能赚几十元,更多时候“赚一肚子气”。
“因为组装电脑非常琐碎,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成本太高,有时候一个单子聊了3小时,也不成交,又不想放弃。而那些卖品牌电脑的,就用不着这么费劲。”小李说。
今年上半年某个月,小李的组装电脑生意只做了2000多元,租金都不够,这样下去根本没法活。
或许是因为生意实在做不下去了,组装电脑的诚信就成了很大问题。
记者采访过程中,老王的遭遇很典型。老王7月份在太平洋一期组装的一台电脑,仅用了两周,忽然发现机箱发热,打开后一看,发现主板与机箱之间没有隔离与绝缘,仅垫着那家店长的几张名片,幸亏没有短路烧掉主板。等老王找那店长时,他已撤摊不见人。
这种惨淡局面,与记者随后观察的太平洋数码3楼、美罗城3楼生意局面,几乎完全一样,几乎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组装电脑生意的门店,DIY电脑生意正在变成“鸡肋”。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