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聚合小众:豆瓣网与百度贴吧
杨勃创建的豆瓣网正是借助小众来做大的。豆瓣是这样一个网站:在豆瓣上,通过一部电影、一本书、一张唱片,你可以找到网友针对它的评论,你可以对其做出回应,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等别人回应,以此实现与同好的交流。通过给喜好的东西打分,豆瓣会以“豆瓣猜”的形式,根据用户偏好,帮助你发现你可能会喜欢的东西。另外“小组”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服务。任何人都可以成立或加入自己感兴趣的小组。这样的小组千奇百怪:“请假借口研究所”、“自己和自己玩”、“古怪比喻兴趣小组”、“ 跟在陌生人后面排成一列走”……豆瓣给予每个用户细分到个人的服务,并提供让每个人依据兴趣自由组成小群体的条件。[4]豆瓣网形成一个以小个人为中心的大平台,吸引了数量庞大的各式各样的小众群体,并促进了小众文化的传播。[5]从2005年3月至今,豆瓣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3000万。杨勃一直不想给豆瓣贴上“小众”的标签。而豆瓣网走到今天,也确实逐渐主流化,不再只属于少数,但豆瓣真正的中坚力量活跃分子,还是那些小众们。而很早开始,当豆瓣的用户都还是这些人的时候,豆瓣就已经营收平衡了。豆瓣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和购物网站的合作。每次有用户通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
百度贴吧使用的是类似但略有不同的开放性模式。百度贴吧的运作依托于自身原本具有的强大的搜索引擎业务:“比如说你搜《蜗居》,他也搜《蜗居》,那么这两个人之间会不会有某种兴趣上的关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对《蜗居》感兴趣的。那么,百度是否可以把所有对《蜗居》感兴趣的网友联系到一起,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社区?这样,大家都能够找到归属感。” [6]可以看出,百度贴吧这样的社区是旧有BBS模式的改良。人们通过关键词形式的主题汇聚起来,形成一个类似BBS社区下子版块的贴吧。这个全球第一大中文社区现在活跃的贴吧总数超过20万,活跃的用户数每天在2千万左右,日均流量大概是2.5亿。[7]浩浩荡荡的“百度军”里也有着为数众多的小众群体活跃其中。想要知晓所有小众群体的兴趣点基本是不可能的。他们难以被把握。既然猜不出来,让小众们自己把兴趣点说出来无疑是聪明的做法。豆瓣小组与百度贴吧,正是运用了“请君入瓮”的妙计。[8]
聚合小众不是简单地把小众们扎堆在一起,必须提供所需才能让小众们满意,而后留下。“内容为王”不是虚言,不能让小众们形成良好互动,造就出符合群体需求不同于“大众”的内容,才能缔造出一个有吸引力的小众传媒平台。
小众不是一个好满足的群体,因为它总是要求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但小众也是一个好满足的群体,因为当你提供所需,就将获得更高的忠诚度。不论如何,在小众愈益壮大,同时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今天,抓住“小众”,也不失为媒体与商业的成功之道。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