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运用,使企业的发展不再取决于资本规模的大小,而取决于对互联网技术的充分使用
2010年8月,仅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就超过了5亿件,并且每天新增1000万件。这样的数据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运用,正在改变着我们对企业边界的认识及其生产经营方式。企业的发展不再取决于资本规模的大小,而取决于对互联网技术的充分使用。只有准确把握这一趋势,企业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调整战略,求得生存与发展。
企业边界的传统认识
企业为什么会出现?是什么因素限制着企业的边界(规模和范围)?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关乎企业发展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但由于企业是一种创新能力极强的组织,其存在形式和本质会随着创新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又使得这些问题一直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传统西方经济学对于企业边界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他认为企业的存在及其边界与劳动分工密切相关;生产技术使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引起报酬递增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新古典经济学则把企业看作是完全同质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认为在给定技术条件的最优化决策下,企业的规模边界是清晰而简单的。
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则把交易费用(成本)作为企业存在与规模边界的决定性因素。罗纳德·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又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和资源配置的手段。在企业之外的市场中,价格机制调节着生产,在企业内部市场交易被取消,由管理者通过行政组织机构来协调生产。这两种协调生产的手段都是需要成本的,包括相对价格的搜寻成本和市场交易的谈判和签约费用等。奥利弗·威廉姆森进一步从资产专用型、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对交易费用进行了定义。当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时,企业作为一种替代市场的、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就产生了。同样,企业规模扩大虽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但同时增加了组织管理的成本和市场交易费用。当规模扩大节省的交易费用的边际好处被组织管理成本上升的边际坏处相抵消时,企业的规模不再改变,否则就会出现总成本上升,利润反而下降。
可见,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企业的存在及其边界取决于企业管理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因而应该是明晰的;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市场规模的缩小。但实际上决定企业边界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外部的生产技术条件、交通通讯环境、资本数量、信用制度、市场结构、产业结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以及内部的企业目标函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成本与收益状况,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程度。尤其是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现代企业的边界及经营方式
互联网对企业边界和经营方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表现在它既能够使企业的有效边界扩大,又能使企业的有效边界缩小。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再小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直销和外包形式把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规模做得非常大,而不受资本的限制;大型企业则可以大大降低从订单的获取、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管理到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使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无限扩大。
其次表现在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可以同步扩大。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受生产要素可得性的制约和管理效率下降的影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规律,使得企业的规模与市场的规模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在网络经济模式下,极低的网络使用费用和极其广阔的市场,加上定制化生产众多的产品和服务能分摊固定的初始成本,就可以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和零售渠道,即使是满足需求曲线中那条长尾末端的需求,其销售规模也是相当大的。“长尾理论”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