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分析这一商业地产模式,除了大量的中小银行外,还要求市场上保有足够数量的有能力的快餐经营管理人才,曾在北京麦当劳公司高层管理岗位工作多年的晁阳就表示:麦当劳公司对加盟者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目前中国符合麦当劳要求的加盟者寥寥无几
8月中旬,作为首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跨国公司,麦当劳赚足了眼球,经中国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批准,在香港发行总金额两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债券,所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麦当劳在中国业务的全速发展。
按照麦当劳250万元人民币加盟费来计算,两亿元人民币可以让麦当劳中国新开70家左右新店。而最近2年来,麦当劳宣称每年在中国新开160到175家。然而在中国开设新店,并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而更多的是餐厅经营人才缺失问题。也难怪乎有人高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麦当劳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真正目的不是钱,而是眼球。
Anyway,麦当劳未来还将好事连连,因为2004年前作为全球快餐业老大,错事连连,或许中国市场就是最好的例证……
败笔处处
2005年6月,麦当劳大中国区总裁及中国发展公司总裁陈必得突然离职,很快上任汉堡王亚太区总裁,10月,麦当劳中国北区董事总经理赖林胜突然“下课”,与此同时,一年前刚刚就任麦当劳北京总经理的施文哲也正式离职。
显然,下课是因为业绩不好,2004年刚上任的麦当劳全球CEO Jim Skinner在评价中国区业绩时,用了“weakness”(虚弱)一词。
对于快餐连锁企业而言,门店数量直接决定着其成本分摊和规模效应。然而,有关资料显示,麦当劳中国开店速度较为缓慢:在2002—2004年的三年间,月均新增加店铺数仅为4家;相比之下,到2004年底,肯德基在中国已达到1200家,是麦当劳的两倍,其中从2002年每月9家连锁店开张的速度到2003年每月25家,其速度越来越快。
另外,麦当劳以“中国市场加盟政策法规不成熟”为由,一直不放开中国市场的特许经营,2005年时仅有天津一家加盟店,而肯德基已在中国多个二、三类城市开放50多家加盟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