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一些玩具、服装、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再次被成本压力逼近所能承受的临界线。
在玩具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东莞市坚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坚对这个传统产业的前景感到困惑。与很多同行一样遇到发展瓶颈,尽管订单逐渐回暖,但同时成本也节节攀升,他暂时还无法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方法,只好选择将生产规模缩小,将玩具厂工人人数从最高峰期的五六千人减少到目前几百人。
珠三角大型玩具企厂数量有所减少,作为玩具出口贸易商的深圳市华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武对此深有体会。“今年来一直为找厂下单感到很烦恼,一些常年合作的上规模港台资玩具厂家陆续关闭或转移,一下子很难找到合适的新供货商,欧美技术壁垒越来越高,由于担心小厂达不到要求,因此只好推掉了不少订单。”
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不断上涨,加上汇率波动,蚕食着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后一点利润。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今年11月对玩具、鞋等45家轻工出口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自6月19日中国重启人民币升值以来,45家轻工出口企业中有35家出现利润下降,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升值1个百分点,45家企业中预计将有20家利润率下降3%以上。
成本优势丧失加速,出口风险加大,面对新一股寒流,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步伐。
三大风险:成本、质量和贸易壁垒
李伟坚是在1989年加入玩具代工队伍中,凭着珠三角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迅速扩张,出口生意做得如火如荼,并成为了美泰、沃尔玛、迪士尼、肯德基等大型玩具采购巨头的供货商,在中国玩具制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玩具采购巨头对产品要求非常严格,会不定时派第三方来验厂,想要进入这些企业供货体系并不容易,例如为肯德基生产玩具赠品的企业,全球能达到其标准的只有7家,我们是其中一家,肯德基采购量非常大,一个订单动辄上千万个玩具。”李伟坚谈到,他曾一度是以数取胜的,但最近几年随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太大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加上汇率波动,这种大规模代工出口的风险越来越大。
今年来,棉价大涨大跌令纺织服装行业陷入被动的状态,而在玩具产业则更早已经历过原材料价格的震荡。玩具行业原材料品种繁多,企业有可能仅一年内采购的塑料原材料就上千种,没太大科技含量的玩具产品的定价与原材料价格密不可分,而原材料从2007年以来波动得非常厉害,玩具订单报价一不小心就会亏损。
李伟坚与同在东莞设厂的玩具巨头合俊曾一齐争夺过一个上亿元的机器人玩具订单,他当时所报出的机器人玩具单价是200元,而合俊报价是150元,合俊以价格优势拿下订单。不过,李伟坚核算了一下成本,只要原材料上涨一点,按合俊的报价肯定是亏损的。
合俊在2008年10月轰然倒下,在业界引起一片哗然。在李伟坚看来,这不仅与金融危机爆发引起订单萎缩有关,更多还是合俊内部存在经营管理的问题,以削价竞争扩大规模导致连连亏损,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成本预算对劳动密集型的玩具行业来说至关重要,但这对大多利润在2%~3%的玩具企业来说也是极高的要求。最近几年原材料的价格震荡往往超出企业的预期,例如塑料价格曾一度出现过上半年从11000元~12000元/吨上升到17000元/吨,紧接着在下半年又跳水到7000元/吨,过一阵又冲上万元一吨。
“以前每月报一次价,因为原材料价格波动,近两三年来变成一天一个价,这对玩具出口企业来说非常困难,像肯德基这样的大单,从研发设计到交货的周期往往是一年,普通订单从下单到交货也要两三个月,我们对报价束手无策。人工也在不断上涨,目前东莞工人工资普遍在2000元以上,今年来上涨幅度达到20%~30%,而出口玩具要提价5%都不容易。”李伟坚对玩具代工的现状感到很无奈。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