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10年已经退入后视镜,渐渐离我们远去,影像也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大多数国人是在一个接一个的担心中度过2010年的:年初经济出现过热迹象、年中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的风险上升、年底高通胀成为现实。
穷人担心涨价影响基本生活,富人更忙碌,终年炒房产、炒绿豆、炒棉花,抗击低利率与高通胀。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年终一算账,感觉虽然收入增长了,不过,生活好像还不如一年前。大家都没有跑赢通胀,穷人的生活开支增加,富人也没赚到钱。
2011年的经济形势很可能是前高后低,通胀是如此,增长也是如此。除非央行从年初就连续采取严厉的措施以紧缩货币政策,通胀一定还会继续往上走,年中以前逼近10%左右也并非天方夜谭。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形,政府就得想各种办法控制通胀,包括持续地加息、人民币升值和控制信贷。这样一来,通胀压力自然会明显缓解,但短期内流动性状况会迅速偏紧,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对投资者包括举债过度的家庭来说,日子会变得十分艰难。
预言与现实
2010年开年,我写了一篇短文展望中国全年经济形势,作了五点预测。第一,人民币可能开始相对于美元升值;第二,尽管经济逐步复苏,劳动力市场压力也许再度上升;第三,楼市可能出现适度疲软的迹象;第四,结构失衡的矛盾将再度恶化;第五,也许政府不得不再度采取刺激经济的手段。
当时的基本判断是2010年全球和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但欧美等国的失业压力不会减轻、债务负担持续加重。中国的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再度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压力重新抬头。政府由于担心房价泡沫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而可能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是,2008年年底宣布的经济刺激方案实施完毕之后,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动力支持高速增长却是未知数。
把前面几条预测与2010年的实际经济形势作一比较,可以说其中的第一、第三和第四条预测还比较准确。第五条不尽准确,因为政府并没有宣布新的刺激政策,但二季度,国务院和央行同时公开明确保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是从年初准备退出的决定又退了一步。对劳动力市场压力的预言,主要是考虑到大部分政府支持的项目完成以后,是否有新的、足够的就业机会。对于这一点,也许明后年还可以再观察。
旧常态与新常态
2011年的经济形势究竟如何?国际投资界有争论,一方说今年重新回归旧常态,即投资还是得主要靠成熟市场。另一方却称今年将走向新常态,即成熟市场终将逐渐被淘汰,未来想赚钱得看新兴市场。
乍看起来,双方似乎都有道理。经济危机过去之后,新格局正在形成。欧洲不必说了,不管对欧元区的未来乐观还是悲观,短期内有几道坎需要过去。希腊之后,大家都担心西班牙和爱尔兰,其实,最麻烦的是意大利。意大利的劳动生产率连年下降,可是既不能用财政政策、也不能用货币政策作调节。悲观的学者说,意大利除了直接减工资,只剩下退出欧元区这一条路。
美国的问题更严重。财政政策已经没有回旋余地,失业率在高位徘徊、储蓄率却还有上升空间,这样,消费就指望不上。美国长期主导世界经济,主要靠两条,一是金融实力,二是创新能力。美国大学尤其是研究生培养仍然全球第一,因为其自由的教育制度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在创新能力上,美国与德国、日本、中国、印度的距离在缩小。这并非说美国就此完结了,但其相对优势受到挑战却是可能的。
新兴市场形势要好得多。无论是中国、印度,还是土耳其、南非,经济增长都非常强劲,在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过热的现象,央行甚至开始加息。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看大宗商品消费走势,除了石油,几乎都不用看美国、欧洲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新兴市场经济主导。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