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间的暴涨暴跌 和王先生一样,对邮市现状感觉有些意外和担心的还有冯丁,他现在经营着一家规模中等的邮票销售公司,主要经营一些珍贵纪念邮品和邮票版张。经历了上一轮邮市暴涨暴跌的他,有时会感觉恍如隔世。 上一轮邮市的疯狂行情启动于1995年,1997年上半年达到顶峰,“那时候的邮市就像6000点时候的股市一样,买着了就赚钱。”冯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然而,突然袭来的金融危机让那一轮牛市戛然而止,绝大多数品种都在一夜之间下跌了近50%甚至更多,大批邮商转行,不少人当时高价购买的邮票十几年来都只能套在手里。 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1997年7月发行的香港回归金箔邮票,面值50元,软、硬包装分别以100元、120元发行,总量达2000万枚。市民彻夜排队争购,一上市就被炒到了400元以上。然而一两个月之后,这枚“金”票连15元都卖不到。 “1997年的邮市暴跌,虽然金融危机是一个诱因,大量游资离场套现,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泡沫炒得太大。”冯丁说。 之后,邮市步入了漫长的低迷期,甚至到了几乎被人遗忘的地步。“邮币卡市场的邮商数量比高峰时候少了近一半,很多人都转行了,客流量更是只有过去的零头。”王先生说,“除了一些老邮迷,就是一些人来买打折票,大多数邮票都是卖三折、四折,这样发信、寄包裹便宜,以至于后来寄包裹邮局都不让贴邮票了。” 2003年,邮市曾经有一波小牛市,但是和今天的火爆程度相去甚远。这次,春天似乎真的来了。 “邮票的这次上涨应该算是情理之中的。”冯丁说,“通货膨胀、负利息、热钱多,但是投资渠道却比较狭窄,很多又不大规范,资金进入邮市很正常。更重要的是,邮票不像股市和房市那样,它门槛比较低,需要资金量不用太大,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 但是,也有意料之外,“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邮票的高价是不具备太多支撑的,比如‘文革票’,当时这些邮票都是没有印刷数量限制的,应该说它的量是非常非常的大,但是今天它却非常贵。”冯丁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