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
优胜劣汰弱势分销商
在渠道布局上,李宁也相当尴尬。李宁公司在跑马圈地时期形成的渠道特色,某种程度上成为公司品牌转型的阻力。李宁公司目前有129个经销商及超过2000个分销商。大部分分销商规模都比较小,平均经营两家店。其中,超过1700个分销商仅经营一家店。这些只经营单家门店的分销商,在跑马圈地时代曾给李宁公司立下汗马功劳,10多万元就可以开个店,店主本人兼任买手、陈列和库房专员,他们帮助李宁将触角伸到了大经销商无法触及的地区,让其以较低成本便可覆盖三级以下城市。 现在他们中的很多门店开始成为掣肘。
李宁公司决定优胜劣汰其中500-600家实力较弱的分销商:让129家大经销商中最有实力的一批直接收购、直营,并购掉那些单店月收入低于7万元、低于周边地区店铺的散兵游勇;或者让这些散兵游勇中的强者大鱼吃小鱼,由其中比较好的分销商做大规模。
这是一个艰难的取舍,而且副作用已经显现: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很多经销商在签订来年订单的时候选择了保守。2010年12月,李宁公司宣布2011年二季度订货会订单结果,考虑到李宁公司调整2011年给经销商的批发折扣率,此次订单金额按照批发出货计算较2010年同期下降约6%。 上述订单结果一公布,李宁股价应声下跌,这期间,摩根大通、美国资本集团大幅减持李宁股份。
李宁希望成为耐克、阿迪达斯一样的跨国大牌,但在现实中,李宁公司在其意向目标群眼中仍然是一个国内品牌;品牌的重塑又交织着销售渠道的变革,李宁可能是既丢掉了消费者,又丧失了经销商的“双输”。
价格
提价让李宁地位动摇
李宁还试图通过价格来比肩跨国品牌。2010年4月,李宁公司率先宣布鞋类产品提价11.1%,服装类产品提价7.6%;2010年6月,李宁公司再次宣布鞋类产品平均售价提高7.8%,服装类产品涨价17.9%。到了2010年9月,李宁公司又宣布鞋类和服装产品各提价7%和11%以上。张志勇希望能跟耐克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小,未来有可能会在10%以内。
提价让李宁公司在国内市场立身的根本渐渐发生动摇。李宁公司的主力市场在国内二三线市场,这是一个极其注重性价比的市场。而李宁公司不断的提价举动让产品的性价比越来越模糊,销售增幅呈逐步下降趋势。
公司2010年三季报显示,2010年三季度品牌同店销售收入增速4%,而2010年一季度和2010年上半年同店销售增速分别为5%和4.6%。
品牌重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专家预测,按照通常的“国际化”标准,以海外市场对公司业务的贡献率达到20%来计算,目前李宁的海外贡献率还不到2%,漫长的成长距离,让李宁随时可能陷入国内失守、国际化还未成功的两难境地。
张彬/制表
超过8%
2010年李宁产品的平均零售价格上涨超过8%。
97.93亿元
2010年销售额约为97.93亿元。
提价11%
2010年9月,李宁公司又宣布服装产品提价11%以上。
下降7%
2011年二季度,李宁牌服装产品订货数量同比下降了7%。
500家
2011年李宁计划整合500家门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