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创业开始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行业领袖和业界名人都鼓励大家去创业,历数小公司的好处和大公司的缺陷,事实上他们举的迷人的例子基本都是国外的公司,国内那些小公司可能并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好,甚至比大公司还要差。很多大公司因为品牌和更大的利益还会有所忌惮,小公司就百无禁忌了,发垃圾邮件、到网上到处散播链接做SEO和滥用用户资料这样的事情很多小公司应该都做过。 另外,因为中国的环境特殊,出现了腾讯和百度这样的垄断巨头,按照很多人的说法,这“极大地扼杀了中国互联网的创新”。这样的巨头的确应该受到谴责和约束,但很多创业公司自己的产品不好用,背地里也没有少干了坏事,为什么指责腾讯和百度的时候就忽然变成了理想和创新的化身呢?毫无商业道德地把用户桌面当战场的3Q大战就不用说了,像互动百科这种和百度百科一样无视知识产权抄袭了很多别人内容的网站,现在居然也“满怀激情”地打着“维护行业环境的旗号”出来博取同情,真是恬不知耻。 你或许会说:“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是这样。” 是的,我并不想打击那些创业者,也没有在所有的创业公司都呆过。但是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都在拼命比赛谁可以更快山寨出国外的产品,大部分人根本没考虑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大学生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找工作的时候只看哪里钱多有前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员工会对公司抄袭来的产品会有多少热爱,又有多少创业梦想经得起反思和推敲呢?本来创业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中国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够多了,我们不需要再有另外一家。 在互联网行业呆得越久,越发现这个行业的表里不一,看上去是个充满理想主义、承载着创新和自由的新兴行业,其实是披着光鲜外衣的传统行业,甚至很多地方还不如传统行业。很多创业公司都只想着山寨国外的产品,然后又暗暗祈祷百度腾讯不要山寨同样的东西,他们对自己做的东西缺乏真正的热情,看不到国外很多简单的 idea 下面更本质的东西,只幻想着以后公司规模可以达到多少人,什么时候可以上市。有人卖煎饼开小店也是创业,没有见他们自恋得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为什么同样只为了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就觉得自己是激动人心的呢?有些凭借一点儿机遇成功的公司,连创造第二个成功产品的能力都没有,就算每个月赚 1 个亿也不过是在糊口而已。这样的公司除了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之外,我看不到它任何存在的价值,它有什么资格谈论梦想呢?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经常看到一些书上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价格而不是价值,我们的创新能力和欧美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整个社会都在向创新和价值转型”。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无数大学生都进入了社会,在获取信息方面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但我们依然看不到创新的井喷。与之相反,越来越多的尖端人才想要去做公务员,就连互联网这种本该充满活力的行业也还是在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用来自慰的“微创新”。 那些真正追求美好事物不甘平庸的梦想家们,那些不愿意忍受当前污浊空气想要颠覆传统的“反派角色”们,你们在哪里呢? 其实不用我多说,有两年互联网从业经验的人应该都知道互联网创业公司是怎么一回事,就算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也应该听过一些故事。他们已经看清了现实,选择创业一般都是为了快点儿挣钱,心里很清楚“梦想”什么的不过是外交辞令。但是,有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还是心怀梦想的,他们很容易被煽动,很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想清楚就脑子一热跟着创业去了。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会影响到你对社会的认识和对未来的看法,如果进了一家糟糕的创业公司,可能会让你对创业这件本来美好的事情形成错误的认识,以后绝对不会再选择去创业。而且在工作之前一个人很难有独处的机会,上课的时候有同学,下课了有室友,回家了有父母。工作之后你才真正开始独立,才有机会学习和自己相处,而只有经历过独处你才可以真正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与其一毕业就跟着一帮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瞎混,忙得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不如先花一点时间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等确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再出来创业。那个时候你的梦想还在,也会更加坚定,就更有可能给这个乌烟瘴气的行业带来一点儿新鲜空气。 推荐一本书:《自由之路》,可试读部分章节。还有一篇文章:《大学一解》。在真正的大师面前,人生导师不值一哂。 最后,希望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