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之前,奇虎360尚未采用这种商业模式。它向用户提供免费的能查杀各式弹窗和流氓软件的安全辅助软件360安全卫士,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向用户推荐杀毒软件并以此分成来获得收入。
这家由周鸿祎的老部下齐向天在2005年创立的公司本来专注社区搜索,当周加入时,这家内部还有四五个相互之间并无关联的项目:做图片分享的“奇库”、一个类似阿里巴巴那样面对中小企业的平台、一个无线产品,360安全卫士只是四五个产品中的一个。
当时更早推出安全产品的瑞星等公司都是免费试用3至6个月,使用期限到了便会提示付费或者病毒库无法更新。而360安全卫士则以“永久免费”的策略赢得了更多的用户。**********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一位与周共事过11年的人士称,因为周“不怕事儿”—而这个性格是周能在安全行业里成事的重要原因。当年那些各式弹窗插件流氓软件并不是只有小公司在做,大公司也同样在做。360安全卫士与同类产品相比,一大特点是全部通杀,而对于不靠查杀流氓来挣钱的安全厂商来说,要不要为此开罪大公司就需要思量。这使得360安全卫士仅仅推出一年之后就成为使用量最高的产品。
2007年,周鸿祎向董事会提出自己做免费杀毒,理由是奇虎360不能仅仅依靠360安全卫士装机量的提高来存货,一旦他人通过免费的杀毒软件来切入这个市场,奇虎360现有1亿多用户的市场即将不保。
与当时几大主流杀毒软件厂商的行为相比,这种做法独特而充满未知的风险。当时个人杀毒软件的商业模式都是向用户收费,而第三方杀毒软件的销售分成直到2009年还是奇虎360的核心收入来源。**********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想要赚大钱就要颠覆已有规则。当董事会全体反对周鸿祎“免费”的提议时,他这样说。
2008年7月,奇虎360发布第一版360杀毒时,奇虎360的商业模式开始初现轮廓。它在此之前发布了360安全浏览器,并靠“安全”这一概念以及和360安全卫士绑定的推广方式来提高装机量—这一浏览器的首页是网站导航页面,可以像hao123那样卖位置广告,地址栏的搜索功能则与 Google合作,Google为由此获得的流量而付费。**********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周鸿祎当时说,如果360杀毒做不成,我们都完蛋了。”一位已经离开奇虎360的员工说,当时他参与了奇虎360第一版免费杀毒的项目中。
第一版360杀毒效果并不好,被同行讥笑为“以为会放个卫星,结果放了个哑弹”。到360第二次发布免费杀毒产品时,已经时隔1年零3个月。但免费带来的用户增加数惊人。在2008年,杀毒行业看起来还是一个饱和的、不可能让后来者进入的领域,但到2009年底,360杀毒的活跃用户数已占到中国网络用户的29%,超过了杀毒市场的老大瑞星;到2011年这个数据已经到达了63.5%。
这的确是让人讶异的商业模式,在此之前并无安全厂商采用过这种模式。这甚至会让诸多安全厂商气恼,因为这种类似搅局者的行为让它们的用户尽失,甚至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它们此前的商业模式。作为自己这一决策正确性的佐证,当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出版之后,周鸿祎把它作为了逢人就送的一本书。
除了免费之外,周鸿祎将自己的产品定位给那些不懂也懒得去弄懂电脑的人用,这也为他赢得了诸多用户。360的第二版免费杀毒产品推出时,打开界面只有快速扫描、全盘扫描、指定位置扫描三大按钮,与以专业形象示人的传统杀毒软件相比使用更简单。
当时的周鸿祎也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只是当时的听众是用户而非投资者。
平台**********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Facebook通过开放平台形成生态链,使得自己成为Google最有力的挑战者。奇虎360把自己比作中国的Facebook,它也把自己视为是腾讯即时通讯平台的一个潜在对手。**********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周鸿祎要做的就是让投资者们相信,奇虎360正在做的是“the next big thing”。
奇虎360依靠浏览器广告获得商业模式并不新鲜,这种通过免费杀毒软件将流量导入浏览器,又将流量引向广告的模式并无颠覆之处。不过,通过浏览器带来的广告点击这是奇虎现在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浏览器收入目前占到了360总收入的50%以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