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官商之间——“倒爷”猖獗
1、时间:198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初期
2、群体:官员子弟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尤其是在价格双轨制时代,一些官员子弟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被人们戏称为“倒爷”(又称“官倒”)。“倒爷”一度盛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北京地区最为流行。
3、代表人物和业绩:不详
管理层的犒赏——国退民进
1、时间:1990年代末-2005年
2、群体:国企管理人员
1997年,中国政府提出国企“三年脱困”的口号,让人们看到国企困境的同时,也提示了大批国有企业被私有化的历史背景。由于经济转轨,相当多国企因不适应市场经济,亏损严重、效益下降。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MBO(“管理层收购”)因为能解决国企所有者缺位及国有资本的退出渠道问题,从而受到政策面和企业界的推崇。但是,MBO也面临“自买自卖”、“空手套白狼”等诸多指责。
3、代表人物: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
TCL集团的前身是广东惠州地方国企。1997年惠州市政府与TCL集团总裁李东生签订了5年的放权经营协议:TCL到1996年3亿元资产全部划归惠州市政府所有,此后每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超出部分,按不同比例管理层可获得股权奖励。5年间,TCL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0%。国有资产快速增值,管理层和职工的股权也在增加,持股比例高达42%。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TCL的MBO,被媒体称作“吃到产权馅饼的第一人”。
4、主要业绩:2004年1月30日,TCL集团在深交所上市,47岁的李东生因持有公司1.44亿股计5.59%股份,按当年2月2日收盘价计,个人身家已达到12亿元。
海归弄潮儿——掘金网络时代
1、时间:1990年代末--2000年初
2、群体:海外留学归国人员
199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海外的留学人员掀起了新一轮回国创业浪潮,当时,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连续几年保持7%的增长率,同时,风行海外的互联网大潮也让风投对13亿中国人的网络市场充满想象。这一时期,创富英雄大多掘金互联网产业。
3、代表人物:张朝阳
1996年,18.5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张朝阳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搜狐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
4、主要业绩:2000年搜狐上市后,张朝阳当时的个人身价高达1.7亿美元。
“台风来了,猪都能飞”——全民炒房
1、时间:2000年-2010年
2、群体:以温州人为代表
作为有着“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三十年的财富积累,其所掌握的民间资本已有6000亿元之巨。从2000年开始温州人开始在上海、杭州、苏州、厦门、北京、宁波、金华等地炒房。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区及乐清、永嘉等县约有8万多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楼,按1人购买2套房子动用资金60万元计算,总资金额在420亿元。
3、代表人物:周芳,温州人。
4、主要业绩:据媒体报道,周芳以13万元起步,24岁开始炒房,2006年29岁时,身家早已超百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黑金暴利”
1、时间:2002年-2008年
2、群体:以山西煤老板为代表
2002年,我国煤炭市场经历特困期后逐步复苏,尤其是随后两年的能源危机,电荒、煤荒困扰全国,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山西煤老板一夜暴富的传奇开始出现。到2008年山西开始煤矿整合风暴,据业内人士估计,山西有3000亿的民间资本正在寻求投资出路。
化茧为蝶——创业板神话
1、时间:2009年至今
2、群体:中小企业主
2009年10月23日,中国的创业板在深圳正式挂牌成立。同年10月30日,首批申请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在深交所集中挂牌上市,中小企业老板一夜暴富的神话开始上演。
3、代表人物: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
1994年,王中军揣着10万美元回国创业,2000年12月,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作为首批28家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交易。
4、主要业绩:按照2009年10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王中军持股4390万股,身价已升至31亿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