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制造“货不对版”
某日,从深圳来了两个采购商说要李晓勇公司的某款高端产品,并且要签订供货合同,一个月后交货,并且付了订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求更换另外一款低端产品,李晓勇当时提醒对方说,这款产品是低端的,价格差了很多。结果对方表示,合同、出货单还写原来的,价格也不变,就是想吃点回扣。表面上看唯昕电子似乎并不吃亏。但这里面还是存在着陷阱。
这一要求引起了李晓勇的怀疑,便要求重新签订合同,因为如果货换了,合同不变的话,有很多的条款对唯昕电子一方十分不利。结果对方死活不同意,最后不了了之。
警示:这种操作方式表面上看没什么,但如果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交货后,他们会不付款,理由是货不对版,你说是他们让发的这种货,但是空口无凭,即使打官司也会输。
先给甜枣的代销陷阱
李晓勇接到北京打来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某某电子公司,在中关村有很多渠道商,销售能力很强大,想帮唯昕电子在北京推广产品,然后向唯昕电子订购了少量的货,开始时先付款,后拿货。后来,订货量逐渐增大,对方就开始谈条件,要求先拿货后付款。结果欠款越滚越大,后来再联系对方,就不予以理睬了。幸亏,李晓勇通过北京的一些关系,通过对方的收货地址找上门,收回了一些货款。
警示: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往往会妥协,因为渠道为王,眼看着其订货量越来越大,企业不舍得丢掉这个大客户,就答应先货后款。像这种代销产品的骗子公司往往同时骗取好几家公司的信任,骗来的货以低成本销售出去。李晓勇表示,这种生意尽量现款,如果不能现款,宁可不做。这类代销公司看似是大客户,蒙蔽性很强,账面上看上去赚了,其实如果对方一赖账,就如同打了水漂。
李晓勇表示,目前骗子横行,极大伤害了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增加了做生意的成本。因为无论是中介骗子还是代销骗子,他们骗取的金额都不是很大,也摸透了被骗公司心理心态:不会为几万块钱天南海北地与他打官司,而且打官司太麻烦,车马费、律师费都是不小的支出,就算是官司赢了,执行起来也难。所以,很多人像李晓勇这样不愿意牵扯自己太大精力的人,最后往往都是不了了之了。因此,小企业在做生意时,一定要警惕,尤其是出现严重背离常规生意准则的行为时,更要加倍小心,谨慎判断。
为中介费而出现的“香港客户”
有两个声称是贸易公司的人找到唯昕电子看产品,看完后,他们很满意并采购了一部分产品(用现金)。后来,又陆陆续续少量采购过几次。基于此,李晓勇对对方产生了初步的信任。
2008年初,这两个人说又有了一个来自香港的大单。一个香港客户要采购一大批货,而且这两个贸易商安排了“香港客户”与李晓勇见面。李晓勇见到一位声称自己是香港公司采购主管的人,见面谈的还算顺利,并且签订了意向性合同草案。
尔后,贸易公司的人表示,他们帮唯昕电子促成这笔生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要收取一定的中介费。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引起了李晓勇的怀疑。唯昕电子完全可以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包装,打他们自己的品牌,那样的话,贸易公司就可以赚取高额的利润,完全没必要让李晓勇和采购商见面。一个真正的贸易公司,是不会让自己的供货商和采购商见面的。即使见面,也不是普通的见面,通常采购商只会到工厂去验厂、看货。
警示:目前这一类贸易中介的骗子主要集中在深圳。他们的办公地点看似是一些高档写字楼,公司看起来也很正规。但他们行骗的主要目标是一些离深圳比较远的小公司,而这些小公司往往又为自己产品的销路在发愁。他们会安排自己的大客户,比如说香港人或者外国客户与企业见面并签订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意向性合同,然后索要中介费。但是一拿到中介费之后,他们马上人间蒸发。另外,如果对方索要中介费,一定要提出拿到客户订单和付款后再支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