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连续跟踪的51家创业企业中,存活期超过1年的不足30家,超过3年的仅15家。”日前,省工商联提交省委、省政府的《推动全民创业重在环境优化调研报告》呼吁,我省全民创业基础仍然薄弱,条件支撑仍显不足,必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
省工商联的这项年度重点调研称,我省全民创业活动指数不足5%,其中大学毕业生创业每百人不足1人,返乡农民工100人当中创业不足2人。2010年我省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只有2.71家,而江苏为13.32家,浙江为11.74家。
“主要原因在于创业支撑不足”。调研报告指出,与创业企业“命不长”、“长不大”相对应的是扶持政策的短期“应急”导向,且力度不大。“期限普遍只有2-5年,甚至刚执行就没下文,难以帮助企业渡过初创困难。”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多头管理。“42个部门、10个协调机构,各管一块、各出其策、各尽其用。各部门在基地建设、人员培训、政策落实等方面各自为阵,整体上缺少创业资源耦合机制、环境优化机制和优质企业的重点培养机制。联合执行少,联合执法多。”
“调查中,44%的创业者反映忙于跟职能部门跑关系;42%的企业曾遭遇维权难、维权成本高。”调研报告还指出,行政效率偏低、企业维权艰难、准入门槛高、融资困难也是我省创业环境出现的重要问题,“100家创业企业中,资金有缺口的占87.2%。”
调研报告建议多管齐下全面优化创业环境。制订《湖南全民创业总体规划》,明确一揽子具体扶持措施;加强监督,对搭车收费、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摊派“四强行为”进行整顿治理;对42个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进行有效整合,并完善评价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降低前置审批条件。
省工商联在调研中还发现,我省创业服务过于浅层。尽管多数市县建立了多个协调机构,但服务手段单一,而且普遍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创业的主体包括留学生、科技人员、离职干部、返乡农民工等7类,他们的创业诉求不一、基础不一,只靠一本通用教材、一套通用政策、一项通用服务,显然无法满足需求。”为此,省工商联建议,借鉴浙江以政府购买服务、中介强化服务的经验,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重点支持专利项目代理、创业项目评估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同时通过建立专家服务团等深化服务创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