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命令VS市场规律
据统计,2011年11月前,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已达23.4亿件。在工
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快递企业达2000多家,分支机构5000多家。没有正式登记的私人快递更不知有多少。
从浙江商帮经营和上海专业经营分庭抗礼开始,中国的快递行业的市场化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十多年的血拼,我们必须看到,快递企业已经从粗放的作坊式经营向现代物流企业过渡。这是快递历史的一大步,符合市场规律,和行政命令无关。
记者翻出了2009年的相关资料,发现整个快递圈的主流经营方针就是拼价钱,谁也走不出“谁先涨价谁先死”的怪圈。时任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的徐勇曾预言,未来10年内,在中国的大型快递企业(经营国内异地快递)不会超过8家。直营将变成强有力的竞争力,转制是“黎明前的黑暗”,谁能抓住机遇斗智斗勇、整合资源走出“黑暗”,谁就会拥抱“柳暗花明”。
如今刚过3年,预言大都已经实现。以顺风为代表的民间快递直营模式已经牢牢抓住了一大部分的忠实用户,“四通一达”的诸侯割据局面和各种小公司争分市场一杯羹的大局已成,面对发展的瓶颈,各家快递苦苦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而一轮一轮的涨价战略调整后,各家快递公司依然活得好好的。
业内专家认为,快递是否在节假日歇业就只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没必要勉强它们非要扮演公益角色。在快递自我优化的过程中,市场和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踢谁出局。政府职能应该更多放在适时确立行业规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
或将兼并重组
在一系列有关快递的文件中,国家邮政局曾在2011年6月审议发布的《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其实指出了快递行业一条发展之路。意见称将积极争取支持快
递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促使5年内,培育出一批年收入超百亿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
事实上,早在2010年,快递重组就拉开了大动作。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航北方物流(控股)有限公司与天天快递创办者詹氏兄弟签订了合作协议重组天天快递。在新的“海航天天快递”中,海航控股60%,詹氏兄弟持股40%。而马云联合郭台铭收购汇通快递70%股权的新闻更是备受瞩目,当时汇通在全国快递公司中排名第六。
业内有专家指出,快递公司新一轮市场洗牌中,重组和兼并或将成为风向标。一些成熟的物流公司应该在资源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责任和压力。比如在并购后,如何管理加盟商、如何推动策略发展、后续的资金投入和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将是新兴商业模式的重大挑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