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放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就“应对今年的经济困难”提出的两个重要途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
纵有担保,小微的贷款利率上浮30%也是常态
吴华(化名,中关村某环保企业副总经理,企业约创建于2005年):我们公司属于比较典型的留学生创业案例。公司初创时,所有资金全部由股东投入,规模较小,所以随着业务的快速成长,我们很快就感到了资金对进一步发展的限制。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公司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还是中关村管委会出手,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给予我们协助,帮助我们通过中关村留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担保“绿色通道”,向北京银行申请了50万元的留学生贷款。这笔资金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一个初创型的企业完成最初的订单,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这笔贷款,我们和担保公司及银行建立起了业务联系。通过相互往来,银行对公司的技术实力、发展前景都有了比较清晰的判断,而我们对担保公司和银行的产品及风险偏好也更加了解。2010年,公司的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于有了前期工作的基础,我们在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和北京银行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借贷规模到2000万元。
于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北京的很多银行对小微企业还是比较扶持的,当然,这种照顾也不是非经济目的考虑的“照顾”,银行也是经济体,有利润指标的考核。银行最终会对小微企业贷款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银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通常不会按照基准利率,前几年都是上浮10%左右,这几年银根收紧,利率上浮30%左右是常态。这种利率的上浮一般并不会体现在贷款合同上,往往是通过贴息等操作方式实现的;另一方面,就是中关村的特殊政策了。其实,即使利率上略微上浮,但是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额有限,银行从这些项目上获利也是有限的,而且,很多小微企业拿出的抵押品并不是银行感兴趣的物品。所以,即便是利率水平略高,银行没有兴趣过多了解小微企业的贷款诉求也是正常的经济行为。
而中关村有科技担保公司,很多小微企业都是先在中关村担保公司做抵押后,由担保公司和银行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担保公司承担了先期项目审查任务,也分担了贷款风险。风险有人“扛”了,银行也就会认真对待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了。
所以,我觉得对小微企业最好的融资支持,应该就是打破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应该推广类似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这样的平台,放宽对小微企业抵押物品的范畴,接受股权、债权等抵押品,一方面让小微企业增加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分担银行的贷款风险。
拿不到贷款,只能减少生产
方民(某制造企业老总,独资企业):当初办厂的时候,用的是我头些年打拼来的钱。可是,干我们这行的,光是靠自己手里的钱是肯定运转不灵的。因为我们必须上货加工,采购成本是一个大头儿,生产出来的货一旦积压就会占用相当一部分流水,即便成功销货了,能及时回款的一半都不到。你看电影《饭局也疯狂》吧?那个给饭店供应海鲜的小老板3年半没拿回一分钱的供货费,这虽然有点夸张,不过实情也比这好不到哪儿去。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