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建议就是,一定要脚踏实地。你的努力是永远不可被取代的,又回到刚才所说的拍脑袋的点子。创新工场创立以来,碰到了无数的创业者,甚至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邮件,说我有一个很棒的创意,只要给我两分钟我就可以说服你,或者是有些人就开始解释了。但是当你去深度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100个里有99个是回答不上你的问题的。就是说他可能只是拍脑袋想了一个点子,就认为过去的创意,就是Facebook的创始人,拍脑袋就做了一个CYE社交网络出来,然后马化腾拍脑袋就做出了一个QQ出来。其实不是这样的,绝对不是这样的。也许科技进步的很快,但是努力永远不可能被任何的事情所取代。我们有一本书叫做《异类》,这本书里面作者Malcolm-Gladwell非常清晰的告诉我们说,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一万个小时。贝多芬一万个小时,莫扎特一万个小时,比尔·盖茨也是一万个小时。经过一万个小时的努力和磨炼,你才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或者专才。
所以在创新工场,我们考虑任何一个投资的项目之前,第一件事情是,我们这个创业者会被带到我们对这个领域懂的最多的人面前,一直考下去考倒或考不倒为止。如果考倒了我们就会很失望,因为你想在这个领域创业,居然你懂的不比我们多,这个是不可以发生的。应该是你倒过来把我们考倒,或者是你来演示给我们看,你对你想创业的这个方向懂的比我们多多少。对整个市场、整个趋势、竞争对手、国内国外的发展,都知道的有多少,来折服我们,让我们觉得这个创业者真的是做了好多好多的功夫,让我们非常非常的佩服他。这样的一种努力,是不可取代的。
其实在大学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而且这个努力一定是基于一个实际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是一种理论的,不是一个我拍脑袋拍了三个月,就拍出来这个东西,或者我拍了一次拍出来这个点子,然后每天继续的拍,不是这样的。而是你真的去动手去做,去看看你的这个产品和技术,它的这个可实践的程度有多高,在这样的基础上,你说的话才有人会相信,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那么在校的学生其实我给你们的建议也是一样的,就是你们去申请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只是认为说,我在学校读了什么书,我就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工作。更多的是要说,我的暑假不要空置下来,我怎么样把我的暑假的这个多余的时间激活,在这个时间里面,做更多的实践和学习。在创新工场也好,在之前的Google或者在之前的微软也好,我们在中国所雇用的基本上每一个当届毕业生不是100%,可是至少95%都是曾经实习过的。因为你去实习你就会发现,其实在学校学的还是偏理论化的,其实不是每个教授都了解,怎么样去实践一件事情的。其实你会发现真的到一个团队里去,需要做事情做产品的时候,你才真的知道这个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怎么一回事情。所以当你们每个暑假有时间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说,我就回家休息一下,或者浪费你的时间。每一个暑假,大一、大二、大三或者这三个暑假,都是你们最好的实践的机会。
当然有些同学会说,如果我进不了最好的公司那怎么办?其实我建议,任何的实习都比不实习要好,能进顶尖的公司最好,进普通的公司也不错。能进一个相关的专业最好,进一个不相关的专业也可以。什么公司都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免费无偿的为你的亲戚的餐馆打工,都有帮助,千万不要让暑期空下来。因为就算你在一个不相关、不顶尖的地方打工,至少你学到的是团队合作是怎么一回事情,至少你会学到就是人际交流是怎么一回事情。所以第三个建议就是,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去实践,这个无论是对创业公司还是对个人青年学生都是一样的。
最后一点就是不要太过给自己一个一生的计划,更多的是,努力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然后不断的迭代、学习、成长。因为我们无论是在企业我们也想到,是不是能做一个像苹果这样的公司,策划好一个iPhone关起门来三年以后去改变世界。或者说我们是不是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可以把未来的三十年都准备好,每十年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不是这样的,因为世界在变,你不可能把一切的未来都做更好的准备。所以更重要的是说,当你做一个公司和产品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说我要有一个初步的阶段性的、针对性的用户,然后找到他的需求和痛处,然后解决他的问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越滚越大不断的迭代。
就像今天最成功的Facebook不是一天打造出来的,我们可能都看过《社交网络》这个电影,第一个产品其实是给哈佛的男孩和女孩,彼此看照片然后点击好看不好看。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滚动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一个社交网络。所以其实无论是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的公司还是做人都是一样的,目标要放的宏伟,但是每一步走出的路,一定是一个非常针对性的短期的,一年的或者一年左右的一个针对性的目标。达到了那个目标之后,你可以再考虑自己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面可以走什么样的路,如果没有达到那个目标,你可以想想自省,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做的更好,还是需要找一个不同的方向。人生一定是不断的,在这样的一步一步的探索出来的,迭代出来的,学习出来的,碰到的每一个挫折,要从中学习然后得到成长。
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无论是做一个成功的创业型公司,还是做一个有潜力能成功的青年学生,你们一定要有宏伟的目标,追随自己的心,做自己擅长做的,而且喜欢做的事情。脚踏实地的实践,然后在不断的学习、成长、迭代。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