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通过选取我国大陆地区GDP过千亿、人均GDP排名前100位的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不包括直辖市),围绕创新创业环境这一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构建研究框架,对城市创新进行评价研究。这100个城市中,来自东部地区的城市59个,中部地区24个,西部地区17个城市。其中,省会城市23个,地级市72个,5个计划单列市全部入选。从综合环境来看,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省会城市入选。
编者按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智库公布了由花旗集团委任关于全球最具竞争力城市的最新调查报告,该报告对全球120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人力资源、金融产业成熟度、机构效率、硬件建设、国际吸引力、社会与文化特质、环境与自然危害等8个方面进行了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城市经济竞争力上在全球领先,但在其他指标的竞争力都非常有限。这让人深思,我国“除了经济一无所有”的城市还能持续发展吗?
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首次提出创新创业环境的概念,他们认为,创新环境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创新资源和要素互动的网络与系统,是发展地方产业所必须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创新要素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中形成的稳定的系统。只有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聚集了创新资源与要素,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与目标。
要转变发展方式就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要自主创新就要建立“内生型”的经济模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许多区域对“招商引资”形成了路径依赖。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稀缺、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制约,其他区域已经开始了内生型经济的培育,那种只要“生产”不要“研发”,只要“果子”不要“果苗”,只要“果树”不要“土壤”的“招商引资”方式已经没了出路。
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必须从企业和产业的需求出发
“土壤”是为“果树”提供营养的,环境是为企业和产业服务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聚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和资源,同时也要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营造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氛围。在企业与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规模,更要注重质量,包括创业的活力与企业效率等方面。
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政府必须发挥重要引导作用
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政府必须要发挥引导的作用。虽然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但目前我们国家的企业还不足够强大,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与资源去推动创新,政府在此过程中就要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首先地方财政的科技投入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借助财政科技投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减小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热情。实践中,地方政府财力和创新支持意愿直接决定了政府对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
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区域建设创新创业环境过程中,一定要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建立从人才培养、人才考核、人才引进到人才使用的良好机制。各地要从“招商引资”的观念中转变到“招商引智”。实践中,国家的“千人计划”、无锡“530”计划等都是人才引进的良好模式。但是,如何加强青年英才的培养也要成为地方的重要任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