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放一下马后炮,来评一评这些公司最初的创业方案确定。其实,我们说,在最初的创业方案确定上,就已经涉及到很多“选择的艺术”。
首先,对创业公司来说,他们需要判断:他们的产品是一款“热闹型”或“人气型”的产品,还是一款可能改变行业格局,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会被用户需求的产品。
第二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产品的实现是否有相应的技术门槛,即便是对大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的产品会不会对现在的行业巨头产生大的冲击。
第三个问题很自然就是,假如你已经预料到大公司会推出同类产品,请问,你的用户会不会随之转移?
第四个问题是,你能否在短期内盈利?而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公司最初的一个定位:即你是准备见好就收,还是准备将公司做大做强,将其打造成下一个巨头?
这也就涉及到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即小型的创业公司如何在巨头面前实现“四两拨千斤”。其实上面的四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看:
一、创业公司能否在巨头苏醒前迅速占领用户市场并达到一定的规模。
一旦某个CYE创业公司在“用户数据”上可以跟大公司叫板,那么这家公司在品牌形象上已经是一家“大公司”,在这个时候,用户就不会轻易地再投奔别的大公司。而且,强大的用户基础往往也是风投参考的重要指标。假如这些创业公司有大型风投做后盾,他们未来的发展不管是在资金,还是在推广上,都要顺利很多。
二、能否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这个差异化的服务可以涵盖很多方面,比如特殊的“品牌文化”,特殊的产品体验,又或者特定的领域和客户细分。在大的行业中做产品细分,似乎是小型创业公司生存下来的一个不错选择。
三、能否持续发挥小团队灵活运作,快速变化的优势。
大公司的文件和产品审核流程相对繁琐。而且正如先前提到的,小公司具有目标单一,动作敏捷的特性,他们相较于那些业务庞杂精力分散的大公司而言,可以更快地对市场反馈作出反应,对产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所以,如果创业公司可以赶在大公司之前做产品优化和升级,那也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