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才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资源,是中国发展的特需人才,吸引、鼓励海外高新技术人才回国创业和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吸引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成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
近年来,留学人员创业园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和产业化前景引起各方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各地相继投资建设了大量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原有以公益型科技服务机构、国家投资为主体的格局下,相继出现了一批由企业或其他民间组织投资创办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
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160多家,入驻孵化企业达到8000家,2万多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留学回国人员新增人数将达到50万人以上,吸引留学人员为国服务30万人次;将新建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50个,全国总量达到200个,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50个左右,留学人员入园企业总量达到15000家。
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立,营造了国际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整合了地方、科研院所及留学生等各种资源,搭建了扶持创业企业的融资平台。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留学人员的拼搏努力下,涌现出一批像中星微电子、无锡尚德、搜狐、百度等留学人员创办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各自领域内位居国际前列的高新技术企业。
据统计,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八成是留学人员企业,总市值达300多亿元美元。留学人员已经成为我国创业大潮的生力军,为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留学生创业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的快速发展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舞台,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总体上看,我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涵盖了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无风险资金支持、风险资金支持、个人发展、家属安置、企业登记Cye注册、创业指导、出入境管理等多个方面;三分之一的政策优先鼓励金融、管理、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电子信息、环保、能源等行业的创业。
目前,创业政策中的“非资金支持”包括家属安置、登记注册优惠、经营过程优惠、出入境优惠;“资金支持”包括各项补贴、税收优惠、无风险资金支持、风险资金支持。而相关政策中涉及“政府行为”、“创业和商业技能”、“研发支持”等方面的支持、优惠政策数量则较少。
总体而言,我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环境趋势向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在吸引留学生回来创业的思路上还是缺少特色和突破,各城市对留学人员创业的政策渐趋一致,缺乏地方特色。此外,政出多门,政策的可操作性较差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金融支持方面,研发阶段政府投入很少、创业中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市场上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既要面对一般创业活动普遍存在的风险性、动态性、不可持续性等复杂难题,也要面对所有科技型创业活动不易逾越的“达尔文之海”——技术供给与商业需求间的鸿沟。在创业初期,他们还要面对尽快熟悉国内市场环境、了解国家法律法规、适应国内创业创新文化等突出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留学人员创业园研究小组认为,如何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环境和政策体系,提高留学人员创业活动的存活率和成功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引进工作的紧迫任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