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魅力,丝毫不亚于电影明星。他们的财富,已经成为创业精神的象征。他们的名字,也早已为世人所熟悉。对如今的投资者来说,“92派”的崛起充满了时代的诱惑和神奇。
诚所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我要给“92派”做文章,已经不止一两天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难免回想起邓小平20年前视察南方时的场景,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而终于归结到传“92派”,仿佛思想停了似的。
正是这样一批快速富裕起来的企业家,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改变了人生的道路。胆量和智慧并存的他们,纷纷成为各自行业里的江湖大佬。今年是邓小平视察南方20年,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92派”的故事里有着太多的经验可以学习。
人物:潘石屹
行业:房地产
现任职务: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成功秘诀:信任、简单、透明
“要是每天都能吃饱该多好!”40多年前,甘肃天水县一个身材瘦小的农村孩子揣的是这样一个憧憬。20年后,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到河北廊坊原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吃上了公家饭。
他,就是潘石屹。去年他因微博调侃乔布斯而引发“潘币事件”,最近又因为美全置业抄袭望京SOHO一事而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对这个一时风光无限的地产大佬充满了好奇:从暴穷到暴富,他是怎么赚钱的?
1992年辞职下海到海南淘金的潘石屹,和冯仑等几个人创立了万通公司,但起步艰难,他们只好成天混迹于海口的街边排档、沙滩浴场。
在海南穷困潦倒的游荡了几年之后,潘石屹决定北上。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的潘石屹,无意中听旁桌的人讲,北京市给了怀柔几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潘石屹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一举攫取了数亿元的利润。
后来,潘石屹用这部分资金开发了万通新世界广场,单单是正式销售的5天内,就收回了5亿港元资金,就连帮他做销售的香港利达行老板邓智仁,都赚了1亿港元佣金。
1994年4月,潘石屹认识了在华尔街高盛银行工作的张欣,同年10月两人结婚。1995年9月,潘石屹离开万通,与妻子创办红石实业,随后开创出SOHO中国的大局面。
纵观潘石屹崛起的十几年时间,中国正处于取消福利分房,而转向商业地产的飞速起步阶段。当然,机遇是很多人都能碰到的,但潘石屹能有今天的成功,根据他自己的说法,秘诀有三:伙伴要信任、做事要简单、投资要透明。
人物:陈东升
行业:拍卖、保险
现任职务:泰康人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成功秘诀:一定要专业
说起来,“92派”这个名词还是陈东升给取的。
33岁时从副局级的位子上下海经商的陈东升,每一步都走得很“精英”。1983年,26岁的陈东升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88年,就职于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发达国家研究室;1988年至1993年5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副局级)、中国500家大型企业评价协会副会长。
1993年陈东升创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6年组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现任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客座教授。
时至今日, 嘉德拍卖已成为本土最大的拍卖公司,2011年营业额超过百亿;泰康人寿则已是拥有25万员工、6800万客户的中国第五大保险公司,2011年资产规模3500亿元。
陈东升在介绍自己的经历时,曾这样感慨1992年的创业浪潮:当时海南岛有一句话,说“如果椰子掉下来砸着两个人的话,那么,肯定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经理”。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创办嘉德拍卖,还是创建泰康人寿,陈东升的思维都是很前卫的。要知道,艺术品拍卖和保险市场,这两块蛋糕不是那么容易吃的,而且在1992年的时候,市场经济刚刚活跃起来,陈东升将目光投向于此,需要足够的勇气。
“ 用计划经济的余威, 抢占市场经济的滩头!”当初说出这句话的陈东升,充满了豪情壮志。如今,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不知眼光独到的陈东升还会开拓出什么局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