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是别人无从下手抄袭,或者抄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就算有也太少了。反倒是大多数的事物,都是大家越抄越改进,然后变的越漂亮越好用。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能创新一次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你还想不断创新下去,这世界上有几人能有这个能力?除非是上帝,或者接近上帝的人。Jobs算是一个。而一个普通人,一开始就想着,我靠自己的创新能力,一直持续创新下去,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拖垮自己。因为一开始就走上歧途了。既然谈到这个,最后顺带给创业者一句话:你做的是生意,不是创新,别搞反了。 没有真正创过业的人,往往很难理解,不断涌现的新IDEA,是创业公司最大的敌人。
还有一种观点是“快”。看着有点像是武侠小说里,高手们在谈论剑法,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是现实生活中,有谁能举一个大公司是靠快人一步成功的吗?微软是在IBM之后,google也不是第一个做搜索的,facebook在myspace之后,腾讯的QQ,也是在ICQ之后,何来快啊!反倒是,我支持相反的做法:图大则缓。缓不是目的,缓是为了做精,慢功出细活。一个公司最后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还是要靠产品精、服务好!否则即使你跑得快,后期也会被人把客户抢走。
做为内部人员,腾讯的产品经理王钰琨也谈了自己对腾讯优势和劣势的分析:
腾讯的优势:
1. 现金流。几个核心产品的输血能力很强,如果一个产品需要烧钱,小团队和腾讯对烧肯定是自寻死路(至少现阶段)
2. 技术实力优势。我觉得大家总是觉得腾讯技术实力不行,但是这是绝对不正确的。小的创业公司不要迷信自己的技术多么多少牛逼,自己的加班能力多么的强,也不要列举某些腾讯的产品做的技术多么多么不行。
这个问题应该换个角度来看,首先,腾讯的薪酬水平是国内互联网相当好的(挖牛人能力强),比如我所在的团队,有着百度 google 微软等公司的老开发,能力上都是非常不错的。另外,腾讯的整个企业各个产品类型都有(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技术),也有研究院在,换句话就是讲,如果要找开发组团团队,实在太容易了,完全不需要准备和培养,从部门抽调即可;如果你的产品价值很大,获得了足够的关注,我相信技术门槛对于腾讯来说是绝对不存在的。
3. 渠道、多产品联动。这个做过产品的人会知道,宣传渠道、拉新这些对每个产品都是永恒的难题,在腾讯的环境下是多么的简单。一天百万以上的宣传曝光渠道,是很轻松的事。而且同类产品的互相联动是非常给力的。。比如说,你做一个娱乐类app,腾讯做一个娱乐类app.qzone免费就给自己推广了,你呢?腾讯的新产品有包括 QQ消息,各种活动的互相拉动,完整的客服回首流程,以及定额的用户服务费用,你呢?
所以,确实不是自满和自吹自擂。腾讯发展到现在,在互联网产品中,已经是一个集团军作战的态势了。如果创业团队选择的领域是腾讯的重要目标领域,建议绕道或者重新思考。(如果一个领域腾讯重视了,说明他的成功也比较有难度,否则腾讯也看不上,所以,重新考虑下投入风险回报也是有必要的)
腾讯的劣势:
1. 我觉得这个同学说的挺好。我可以举个例子新浪围脖利用了博客延展的名人资源淘宝需要比较好的bd能力。同时举一个例子,就是微信和米聊,这个软件典型的是线上产品需要技术和用户体验,大家看看米聊撑了多久?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廖斌 :被腾讯模仿致死的产品都是单一的线上产品,与线下结合不紧密的产品。换个角度说,是一种技术向的产品,而不是运营向的产品。你看看腾讯的产品,有多少是跟线下资源结合的?所以回到现实——现在做产品,只有做垂直,做线下资源才能提高门槛,逃过大鳄们的吞噬。
腾讯所有抄袭的产品,都是以庞大的用户数量为基础的。真正需要与实物发生关系的产品,他们貌似还没一个成功案例。从电商的一败涂地就可以看出腾讯在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运营的能力非常差劲。
2. 腾讯的规模大,管理困难,决策相对缓慢
腾讯的人数扩张的很猛,以前的扁平化的管理结构被冲击的很厉害。导致的就是决策慢,矛盾多,另外确实也会出现员工的效率不够高的情况。不过还是请记住一点,反应慢不代表资源差。如果你有10个人,你要考虑腾讯有可能可以投入30个人。就跟兵团打仗一样,你就算有10个武林高手,也架不住几百个农民拿刀砍你,况且腾讯的人的素质,也都是高手。
差不多了。我觉得vc问你这个问题,还是希望你看清楚,对于你的产品和团队你有多大的信心。一个强大竞争对手的出现是必然的(这里只是拿腾讯做了个例子),互联网不存在所谓的非竞争领域,或者聪明才智的盲区。自己的核心优势是哪些 ,才是最重要的 ,共勉。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