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滑降技巧(Refine the skill of falling down.)
滑雪教练教给我们第一个技巧就是学会如何滑降。这是因为滑降是滑雪运动的精华,也是导致大部分人受伤的动作。但是,矫健的滑雪高手总是可以优雅的着陆并继续滑行。
同样的,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也需要能够适应空中飞翔的感觉,并且稳健着陆。创业就是不断的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优雅地调整心态并继续。毕竟,无论你想的多么周全,也有五成的可能发现原始计划是不可行的。更糟的是,只有在问题发生的时候你才知道是哪部分出了问题。
这么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风险投资者更愿意给曾经失败过的创业者投资了。也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的创业团队更愿意雇佣那些有过创业经验的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作为团队的核心管理者。过去的一两次失败并不是个人职业生涯中不可抹去的疤痕,相反,它标志着这个人足够成熟,并能够坦然面对危机。
要想通过创新成长,大企业就必须尝试一些未知却充满挑战性的领域。因此,企业管理者不应当被失败的恐惧所束缚,而须承当更多的预期风险。我们需要不断的练习滑降的技巧。
不苛求完美决策(Get comfortable with “close enough.)
绝大部分的创新项目都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因为公司委员会早在黎明前就将它们扼杀在摇篮之中了。为什么这些创新项目总是早夭?这是因为革新所带来的未知和风险让大部分人感到不安。企业委员会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公司抹杀“不确定性”。就好像以前,IT界的高管永远不担心他们会因为采购IBM电脑而被炒鱿鱼。对待创新,说“不”总是更保险。
然而所有成功的创业都孵化自充满未知的恶劣环境,就好比解一个有七个变量和六个未知数的代数方程,从技术上看,根本不可能算出来。因此,“正确”答案就是“我们不可能解出来”,除非我们有机会尝试作足够多的尝试。
然而,“至善者善之敌”。在创业者的心中,最优的决策就是最完美的决策(但是你永远没有足够的信息和时间去解)。而次优的决策就是不完美却有效,而且充满灵活性的决策(就好比之前说的“滑雪屈膝原则”)。最糟糕的决策,就是原地踏步,或是组建一个决策委员会(最终所有的决策都会被否决,你一事无成)。创业者要学会接受次优决策,挽起袖子和近在眼前的客户合作。
学会接受有条件的Yes(Be happy with a “conditional yes.”)
在真正的大公司里,管理人员在启动前大项目之前往往已经把资金准备万全。毕竟,没人希望看到价值2亿美元的建筑项目只筹得区区3000万美元的工地准备资金。
然而在险象环生的创投圈中,没有明白人会指望一次性融得百分百的资金。这个世界的规矩不同!对独立风投来说,他们希望做的是回合制的“里程碑式”投资——给予创业者们九至十八个月的运营资金,看看他们能不能取得下一个有价值的成就。只有让风投家们看到了你的战利品,未来他们才会对你说”Yes”。
大公司的内部创业项目(我们这里指的是那些风险巨大的,发明和开辟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或新的市场处女地的项目)也应该追求“里程碑式”的融资。请牢记:50%的新生项目终究会在冒险中搁浅,但你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项目是否属于那不幸的50%。母公司(它们在此扮演风投家的角色)应该同内部项目组好好商讨CYE融资方案,谨慎地设定好融资阶段的各个里程碑。这样做的结果是:那些终究会搁浅的项目将不会浪费公司太多资本,而真正能取得成功的项目依然能得到资金的持续助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