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优品:从团购网站转型B2C
2010年3月团美网诞生,这是聚美的前身。2011年6月,团美上线商城频道,标志团美由团购转型为化妆品B2C,随后域名亦由tuanmei.com转为jumei.com。
转型时间距离公司成立:15个月
转型背景:
1、市场大环境。2011年时,化妆品在互联网销售收入上已经排名第三,但是还没有一个垂直领域的巨头产生。而团购市场在2010年到2011年崛起了大量的公司,“千团大战” 严重腐蚀了团购市场的盈利前景。
2、2011年3月左右,团美拿到红杉千万美元级别的A轮融资。据媒体报道,当时红杉计越问陈欧:“你们做的到底是传统B2C还是团购?”
红杉等资本力量或许推动陈欧对团美下定决心进行转型。
驱动力:创始团队与VC结合实际情况的共同判断
现状: 据称,2011年,聚美优品营业额达到了将近10亿,相比2010年,成长近15倍。
58同城,从分类信息网站到开放式本地服务电商平台
成立于2005年底的58同城截止2012年7月已经成为仅次于Craigslist、全球排名第二的分类信息网站。
最近,58同城CEO姚劲波对媒体承认,58同城要“让用户从单纯的看信息转变为到58同城交易,而且这个交易是可控的”。7月前后,携程、酷讯、聚齐等企业产品与服务已入驻58,58还上线了支付担保和同城快递服务。
转型时间距离公司成立:近7年。
转型背景:
在广告收入之外,58同城需要为自己的大流量寻找新的变现方式。这两年,分类信息网站,以58同城与赶集为代表,砸钱大打广告,消耗不少现金。虽然58PK胜出,并获取了大量流量,(iResearch 和百度指数的数据显示,58同城的网站访问流量已达到日均1000万人次,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每天约有1500万人次登录访问),但是广告收入显然难以覆盖其包括营销在内的成本支出。
而同时,58同城已完成了足足四轮融资,又遇资本市场冷风。面对依然没有盈利的状况,不管是要上市还是要做第五轮融资,58都需要寻求一个新概念或新模式。
如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所说:58同城转型一方面源于营收规模化的冲动,另一方面也与投资人需要高回报和支撑估值有关。
驱动力:利润模式与估值不能平衡,流量找不到变现方式
现状:转型中。
乐淘网:由B2C电商转型为鞋类品牌商
这不是乐淘的第一次转型了。乐淘由毕胜于2008年5月份创办,2008年上线刚上线时的主攻的是玩具市场,2009年8月正式转做鞋类B2C,2012年,乐淘转型鞋类品牌商:连出5个鞋类自主品牌。
转型时间距公司成立:1年、4年
最近一次转型背景:
1、垂直类网站的死穴。业内分析,垂直类网站发展有三座大山:一是毛利率过低,平均只有10%;二是营销成本太高,只能靠砸大量广告购买流量,做不到精准营销;三是重复购买率很低。
在京东、天猫等一线B2C要么携资本、要么携流量的强压之下,像乐淘这样的二线渠道商生存发展之难可想而知。
以至于2011年第四季度,毕胜曾公开叹息:“电子商务是一场骗局,高成本、低毛利和盈利无望。”
2、配合第四轮融资。大约在2011年底、2012年初,乐淘完成第四轮融资。据乐淘方面的说法,这一轮是“几千万美元融资,但领投方及金额不便透露,老股东跟投。”
显然,在乐淘亏损、B2C盈利无望的前提下,乐淘要继续获得资本注入,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与概念,于是转型。
驱动力:产业环境恶化与资本新需求
现状:乐淘转型才走出了第一步,前景怎么样,还不好说。电商观察员鲁振旺对虎嗅说:“鞋子的渠道成本比较高,搞自有品牌可以获取高毛利,至少在5成以上,这相比乐淘过去的10%左右的毛利率有了明显提升,可运作空间更大一些。”但是,凡客也是做品牌的,现在一样巨亏……自有品牌电商也不是一条好走的路。祝乐淘好运。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