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应用排名刷榜,向来是开发者心中难言的痛。刷吧费钱还有违良心,不刷吧干不过人家。作者@AppStore刷榜那些事儿 自称老孙,调侃四大类刷榜开发商,直言刷榜如同移动互联网里的地沟油,对市场而言破坏秩序,对企业而言就像“狼来了”,刷过一次,以后就算靠本事做出来好产品,也未必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刷还是不刷,其实这实在不应该是个需要讨论的命题,无论如何选择都各有利弊,只关乎你想创办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应用,亦或,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刷榜开发商的几种丑态:
1、裸奔型
直接刷,暴力刷,没有任何掩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藏着,不掖着,拼的就是脸皮谁更厚。
2、干露露型
公司在业内有点小名气,用“裸奔刷”有点丢不起人,毕竟还要在江湖上继续混,不刷又没有其他方法提升产品的用户数,高不成低不就,所以使一些障眼法,比如在版本更新的时候后面开刷,美其名曰新版本的力量,其实这玩意就像干露露身上的那几块破绸子,定睛观瞧,一样能看个通透,大家心知肚明不揭穿罢了。
3、上坟型
通常是刷付费榜,10块钱花出去,7块钱收回来,3块钱就当给乔帮主坟头上香了。此番这般后还可以义正言辞的赖在黑卡头上。你妹儿的,香火上多了小心帮主把你带走。
4、例假型
每当上一次的流量耗尽,新一波就要踏浪而来了。基本上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具体日子也不准,权当是紊乱不调了,这是病,得治。
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行为和动机各种刷榜,比如试探性的刷一次等等,不一一列举了。
那么这些例假期间裸奔着的干露露们为什么在上坟的时候要这么做呢?答案很简单,自古以来,无非名与利。
有的是产品刚上线或更新版本,在用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觉得刷榜是性价比最高的有效曝光手段,遂刷之。至于刷之后的收入是否能够抵销刷榜成本,那要看各家公司自己的本事了。
有的是需要融资找钱,弄些漂亮数据蒙骗忽悠投资人,其实老孙觉得,能被你简单几个假数据就骗到的投资人,就算达成合作,也未必有好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某些投资人发现了这个团队或者公司在其他方面闪耀着不为他人所察觉的“人性光辉”,比如坚持刷,比如刷起来不要脸,比如坚持不要脸的刷。
还有的是公司老板吹牛需要,时不常需要参加个什么论坛沙龙,分享若干经验心得,若自家产品还在千里之外,无声黑白,断然是没有吹牛的资本的,所以每逢出去瞎得瑟之前,必然有此一刷,不求收入,只求第二天可以装蛋装到极致。席间不经意蛋蛋的说道:母们家的产品,现在排名多少多少,这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什么,而且我们会一直坚持做好产品的,我们致力成为中国的Zynga, 暴雪。去你妹儿的,还暴雪呢,也不觉得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