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半导体的主要产品是电脑主机及微电脑的内存芯片,这产品没有什么差异化,所以低成本是唯一优势。在这一市场,先是英特尔(Intel)在1970年代是领头羊,但在1983年被日本取代,英特尔退出这块市场而全力进入芯片市场。在之后几年,通过大量投资及低工资的优势,三星半导体公司慢慢取代了日本在内存芯片的市场领导地位。
三星半导体公司在1980年收购韩国电信设备公司而进入电信设备行业,这间合并公司取名三星半导体与电信设备公司,到1988年改名为现在的三星电子公司。从1969年到1980年代后期,三星电子公司演变为国际数码产品生产商,但它的终端消费品都采用日本或美国技术,以低价为主。
随着个人电脑在1980年代的源创新发展,内存芯片的市场需求也跟着呈现指数上升,这也给三星电子带来很多利润,在1990年代早期,LCD开始被笔记本电脑采用,三星也趁机在1993年把大部分的利润投资在液晶显示(LCD)技术。
而正因生产LCD的流程与生产半导体的流程有些相似,半导体生产的经验使三星很快能把握规模化生产高质量LCD产品的能力。在1990年代,个人电脑的显示器也采用LCD,到1997年LCD的显示器己超过CRT的显示器,三星把从LCD得来的利润再快速投进LCD的流创新,很快使它成为领先的LCD制造商。
从1993年开始,三星开始研究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以设计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以此来建立自主品牌。因它的半导体及LCD产品都是个人电脑的主要元件,当个人电脑普及大众,三星也从这两个产品中获取大利,这也给三星资金投入半导体及LCD的流创新—提高质量及降低成本—提供了条件,同时三星也开始开发多种以数码为根基的电子产品,而半导体及LCD都是这些产品的重要组件。
但三星电子公司不是一个纵向结构公司,它的半导体产品不只供给自己的电子产品,而且也卖给自己电子产品的竞争对手;它的半导体产能也提供生产外包服务;它的LCD也不只供应自己的TV;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及其它电子产品也卖给其它TV、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及电子产品公司,这一来它起了组合下游资源的作用,来做成半导体及LCD生产的规模经济。
今年苹果计划向三星电子公司购买110亿美元电子组件,也就是说其它TV、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及电子产品公司的快速发展,不只能快速增加三星电子公司的收入,而且加强它组件生产的规模经济。三星的电子产品也不只用自己生产的组件,需要时它也向生产组件的竞争对手购买,组合上游资源来开发多类的电子产品,做成了多样经济。
而且以数码为根基的电子产品通常都有通用配件,拥有越多配件,便能越快通过不同组合发展各种功能的产品,这也使三星建立了很强的有创意的模仿能力。当市场上出现一个很受欢迎的产品时,它可以很快地推出相似但有新价值的产品,Galaxy便是最好的例子。
通过组合上下游资源,三星电子公司以“领导数码革命”的新理念价值来推动源创新,促使三星电子公司成为一个两面市场平台,一面是电视、电脑、通讯及消费电子产品,而另一面是半导体及LCD组件产品。加上三星电子公司也参与这两面市场,不断以流创新来支持它的源创新平台,这也加强了这两面的正向网络效应,使三星电子公司能够落实“领导数码革命”的新理念。
在我的定义,三星电子公司是一创新企业。虽然从表面来看,它没有像苹果那样拥有iPod、iPhone等革命性的新产品,但它的产业组合及商业模型使它不只直接享受到苹果式的成功,而且能把苹果的成功引为自身的创新推动力。
这与中国太极学说相似,也比较容易被中国企业理解及仿效。但仿效的重点不是抄袭三星电子公司的产业组合及商业模型,而是以自身的核心能力为支点,考虑如何找寻及把握机会,进入适当产业,而通过产业组合及商业模型,建立一个两面市场商业模型来推动一源创新的新理念。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