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把“企业30年不倒”的一个原因归于此。
他在新希望集团30周年庆典上发表演讲时说:“很多人说民营企业的生命力只有5年、10年,我们一走就是30年。30年来,我们始终 埋头拉车,抬头看路 ,始终坚持植根农牧产业。顺潮流,快半步,这让我们始终没有迷失自己,在中国经济的几次重大变革中获得了快速发展。”
“我认真研究、学习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什么叫中国特色呢?就是中国跟别国有些不同,没有经验,要摸着石头过河。什么叫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我们不知道前面究竟怎么样,要一步一步摸到它,实在不行了,摸着石头还回得来。企业的发展实际也是这样。我们总结出来,叫做 顺潮流、快半步 。”
刘永好对自己的经营理念有着务实的、颇具中国特色的理解。“一定要顺潮流,不能逆潮流,一定要超前,但只快半步不快一步。因为你快走一步,重心也移过去了,再挪回来不容易。走对了,好;走错了,倒了。而我 快半步 ,重心还在这儿,先去探好路,这半步成功了,我就能领先。如果踩虚脚了,我再退回来。这其实与 摸着石头过河 是一脉相承的。”
在刘永好的印象中,有些人很激进,觉得自己很有本事,很有能耐,办什么事都冲在前面,而且冲在最前面,结果往往过头了,垮了。
1995年的一次“学习”让他至今难忘。在当年的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刘永好等一批已颇有名气的企业家被邀请到一位大老板那里。“他给我们指点江山。他讲 我们企业每年的增长速度是10倍,多少年之后我们就可以达到世界500强。 他在上边讲,我们在下边算,不得了,十年之后,这个企业能把地球买下来!当时,我们就觉得它活不了多少时间。果然,没多久,这个企业就没有了。”
脚踏实地,而不是好高骛远,成为刘永好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新希望的决策体系中,他有一票否决权,但没有一票通过权。
刘永好心里明白,企业发展到现在,只要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倒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企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的机会很多,诱惑也很多,犯错的概率也不小。他的办法就是论证、再论证,不相信任何人包括他自己,开投资决策批判会,批不倒的才可能是好项目。这可能会使决策的过程很长,甚至在其他人看来错失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刘永好认为值得。
一位四川成都媒体人回忆说,有人鼓动刘永好投资他工作的这家报纸,因为多次采访、接触,他被刘永好邀请一起“聊聊”。“近两个小时,他带着几乎看不见的笑容,听我分析本地媒体市场、我们报纸未来的规划等,不时声音很轻地提问,切中的正是报社内部也讨论激烈的关键问题。不过,自始至终,他没有对这桩合作有一丁点倾向性的表露。事后我才知道,任何一次对外合作、投资、并购,刘永好做决定的时间都会很长,不仅是自己要想明白,还会向许多专业人士征求意见。这种求证过程之繁,甚至会让一些下属感觉在做无用功,更会浪费一些转瞬即逝的机会。但刘永好对这一切有自己的解释,那就是他的 超前半步 理论。”
在他看来,刘永好更愿意既不断寻找新机会,又像一个工匠或者艺术家打磨一块石头那样,花上几年、十几年时间,精雕细刻。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新希望乳业的发展。从2001年收购四川某乳业公司算起,十多年间新希望并没有如外界预期的那样扩规模、打品牌,而是调整基础生产条件,整合企业文化,打造鲜奶全产业链,这使新希望错过了中国乳业发展的两个黄金期,但在新希望集团董事、新希望乳业董事长黄代云看来,做好基础工作,确保不出安全事故,是食品行业的大前提。
“如果我们以品牌为先导,把市场打开了,生产跟不上,奶源不足,我们就只能不顾产品品质,只能跟着去抢奶源。如果那样,2008年那场三聚氰胺风波,新希望就不可能清白地度过。我们可能比三鹿还惨,因为我们的基础不如它。”黄代云坦言,“我们是打着刘永好的牌子在做事,不可以把这个牌子砸了。”
十年后,新希望乳业在集团内刊《新希望》上宣称,鲜奶全产业链模型基本成型,并将以此引导重在奶源、牧场建设的行业第三波革命。在奶源建设上,新希望乳业通过“公司+合作社”模式,大举兴建现代乡村牧场,用组团结社和现代农牧工人等方式保障养殖者利益,解决奶牛散养的系统性风险,最终形成持续、优质的奶源基地。这种模式更适合中国特色。
不仅仅是乳业,在其他农牧领域,刘永好也大力推广这种“农企+农社(合作社)+农民”模式,精心做深做长全产业链。这种“全产业链”模式无疑巩固了新希望在国内农牧食品业的龙头地位。
“现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牛奶企业或者食品企业,很多是纯加工企业,他们没有产业链。换句话说,他们的牛奶、猪、鸡都是收购的,是千家万户提供给他的,很难保证在养殖、运输过程中无添加,三鹿就是这样。我们比他们好得多,我们有从饲料、种苗、养殖到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所以,到今天为止,尽管我们是中国最大的肉、蛋、奶生产企业,但我们还没出过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这跟我们全产业链建设有关,我们上游下游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刘永好对此颇感自豪。他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宣传、推广这种模式,希望以此引领农业转型。
“我不敢说今后就一定没有安全问题,但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做到安全。”刘永好斩钉截铁地说,“我对自己有准则,对经理人有要求。我们开会,先唱新希望之歌,然后读经理人行为准则。有人说太教条,我觉得这种教条还得要。这是一种企业规则、制度、文化。这就从管理上将 准烈士 的 准 字拉长一点。”
谦卑者 能屈能伸感恩时代
企业家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受委屈,能冷静、理性地判断问题,也能感性地去思考。
“企业要长时间地生存发展,与当家人的心态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总结了一些生意失败的企业家特征,就是老板脾气,都是你说我一句,我说你两句,你说我两句,我说你十句,你折腾我,我折腾你,最终两败俱伤。企业家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受委屈,能冷静、理性地判断问题,也能感性地去思考。”
在员工眼中,刘永好是个随和、很好打交道的老板,刘永好对自己最大的肯定也是心态好。“我们和正大集团是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拼、抢,但我们也是朋友。正大集团的高层对我们很尊敬,到处说我们的好,我也到处说他们的好,说正大是我们的老师。不要因为有竞争就成为敌人,就打得你死我活,没有任何价值。”
正大集团20周年时,央视对话节目请刘永好去当嘉宾,有同事反对他去给竞争对手做绿叶。但刘永好并不在乎是红花还是绿叶,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向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机会。
而真正让刘永好心态更成熟的是2006年落选民生银行董事会。“当时我心里特别的压抑、气愤,我是民生银行的倡导人、发起者、大股东,一直做副董事长,而且很长时间,我是唯一的股东副董事长。经老(经叔平,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民生银行董事长)因为年龄大了,好多事儿让我协助他,帮他主持会议等。结果几年以后,突然被整下去了,想不通。”回忆当年,刘永好脸上看不到一丝他所言的压抑和气愤。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