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技网站Entrepreneur对乔布斯在团队成员组建方面的常用策略进行了梳理,可以概括为三点:明确自己的人员需求,但不要僵化死板,当发现候选人特殊优点时可以适当放宽标准;拓展人才搜索渠道,参与演讲、交流时也可能找到适合的人才;学会利用身边资源,询问团队成员有关雇佣意见,优秀的人会推荐其他人才。
在苹果前高级副总裁杰伊·埃利奥特(Jay Elliot)出版的《和乔布斯一起领导苹果》(Leading Apple with Steve Jobs)一书中,埃利奥特详细讲述了乔布斯激励员工、追求优秀人才以及打造研发团队的方法。埃立奥特自己也是乔布斯亲自邀请到苹果来的:1980年,在一家餐厅的等候区,刚从英特尔公司辞职的40多岁的杰伊•埃利奥特邂逅了25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对方鼓动他加入苹果——一家他几乎没听说过的电脑公司。两周后,杰伊开始在苹果工作,就任高级副总裁。而英特尔的联合创始人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给埃立奥特的临别赠言却是“你犯了一个大错,苹果公司没什么前景”。在这本书里,埃利奥特重点阐述了乔布斯是用什么策略来将最好的人才聘请带苹果公司来的。
《在巨头公司》(In the Company of Giants)一书的作者罗摩 伊格尔(Rama Dev Jager)和拉斐尔·欧兹(Rafael Ortiz)曾就如何组建一支创业团队向乔布斯取经,乔布斯曾明确地告诉他们:当你尚处于公司发展的起步阶段时,公司创建最初的10个人将会决定公司发展的命运。
如果想招聘到才华横溢的发明人才,就看看乔布斯对打造梦幻创业团队提出的建议吧。
要明确自己的人员需求,但不要僵化死板,当发现候选人特殊优点时可以适当放宽标准。
或许这条建议乍一看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很多情况下,负责招聘的人却未对“明确自己的人员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时候即便遇到了特别合适的人选而自己却意识不到,或者是负责分配岗位的人把候选人看走眼了,最糟糕的是你有可能在冒险雇佣一个根本不适合公司发展的员工。
而乔布斯总是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最需要的人才是什么,但是乔布斯在寻找人才的同时却不僵化死板,一旦乔布斯发现某个人身上有一种有利于苹果发展的潜力,乔布斯就会抛弃所有的条条框框,将其纳入麾下。有时候乔布斯的决定会让人大感意外,因为别人没有看到,而乔布斯却发现了这种潜质。苏珊·凯尔(Susan Kare)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当年凯尔还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高中读书时就认识了安迪·赫茨菲尔德(Andy Hertzfeld),众所周知赫茨菲尔德是Mac团队的早期成员。乔布斯在帕洛阿尔托的施乐公司研发中心看到“图形用户界面”时就被彻底迷住了,这种界面使用图标代替了日常使用的程序,既方便又显眼。当时乔布斯非常急切地想找一名设计师来为苹果设计图形用户界面里的图标。这时赫茨菲尔德向乔布斯推荐了苏珊,那时候苏珊已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苹果高管都不赞成让苏珊来参加面试,因为大家认为苏珊只是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对科技几乎一无所知,她不符合苹果公司招聘人才最起码的条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