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高收益与高付出
创业者的收益究竟有多少?这无疑是人们对创业状况最为关心的问题。
CHFS数据显示,工商业项目的平均年盈利约为15万元,是非农业非创业家庭年劳动收入的2倍多,后者仅为7.2万元;农业家庭的年农业性收入更只有1.2万元,不到创业项目的十分之一。
分城乡看,这种现象依旧存在。城市地区创业项目的平均年盈利约为16.9万元,是非农业非工商业家庭年劳动收入的2.3倍,农业家庭的年农业性收入的15.4倍;农村地区差距则稍小些,创业项目的平均年盈利约为9.4万元,是非农业非工商业家庭年收入的1.4倍,农业家庭的年农业性收入的7.8倍。
与高收益共存的是收入的高风险性。从总体上看,处于盈利水平中位数上的创业项目年平均盈利仅为3.2万元,不到非农业非工商业家庭年劳动性收入的四分之三;处于25%分位数上的创业项目年平均盈利更只有1.5万元,基本上相当于非农业非工业家庭年劳动性收入的一半。
承担高风险的同时,创业者的工作也非常辛苦。从总体上看,创业者的努力程度普遍比受雇于他人的劳动者要高。CHFS数据显示,受雇于他人或单位的劳动者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5.5天;而CYE创业者每周平均从事创业项目的时间为6.4天。
火花虽亮,火势尚弱
创业造就了大量的小型企业。雇佣人数小于5人的小型工商业是构成我国工商业项目的主体,其在项目总数的占比高达86.8%;雇佣人数为5~50人之间的中小企业则占工商业总数的11.4%;而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工商业项目总数的1.7%。
然而今天的中国,创业火花虽亮,火势却还不够大。从雇佣人数来看,中小企业雇佣规模普遍较小,就业仍主要依靠大企业。数量庞大的小型工商业雇佣总人数仅占总雇佣人数的4.6%;中小企业的雇佣总人数也仅占所有工商业项目总雇佣人数的20.6%。与此同时,大企业的雇佣人数却占到所有工商业项目总雇佣人数的74.8%。
此外,在工商业项目总数中占比将近90%的小型工商业总产出不到整个工商业总产出的三分之一,只有26.2%;中小企业的总产出则占整体总产出的44%,对工商业总产出的贡献最大;大企业虽然数量较少,但总产出却达到整体总产出的30%。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环境还不容乐观:信贷约束严重,风投资金不足,税收等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等等。任何一个经济体长期高速发展的CYE根本动力,都在于持久大量的创业创新精神。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适当而有力的政策来鼓励创业,扶持中小企业,保证中国经济长久持续地发展。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