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家点评→新闻
    


深度解析“戴尔模式”的兴衰


cye.com.cn 时间:2013-1-8 8:39:30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汪新波 我来说两句

  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和迈克尔·戴尔是IT界最着名的三大辍学生。戴尔生于1965年2月,比两位老大哥小了整整十岁。和两位兄长相比,戴尔的影响力要逊色一些,尽管如此,戴尔还是凭借“戴尔模式”的贡献而永载史册,该模式由于其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而闻名天下。

  不过,作为一种价值发现,商业模式都带有时代的烙印,时代变了,商业模式也要发生改变。和10年前相比,“戴尔模式”已经不再响亮,有关戴尔的公司新闻也经常与利润下滑、裁员有关。那么,“戴尔模式”过时了吗?戴尔公司衰落了吗?本期我们来讲讲“戴尔模式”的故事


  “戴尔模式”的贡献

  戴尔电脑公司由19岁的大学生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办,当时正值个人电脑(PC)刚刚兴起不久。1981年,IBM开放了源代码,为个人电脑确立了行业标准,其核心构成是INTEL微处理器和微软的操作系统。凭借IBM强大的品牌号召力,IBM很快击败了苹果电脑,占据行业龙头。

  然而开放源代码是把双刃剑,市场上很快出现了大量IBM“克隆机”。戴尔电脑是IBM克隆机中最成功的,采用INTEL微处理器和微软的操作系统作为标准制式,模仿IBM的内存、调制解调器、格式化硬盘和驱动盘,但价格比IBM PC便宜40%。凭借价格优势,靠“山寨”起家的戴尔后来居上,在和IBM、惠普、康柏等大牌明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1999年戴尔超越康柏成为计算机第一制造商。2002年,陷入困境的IBM公司甩掉亏损的PC部门,卖给联想公司;同一年,惠普康柏合并,成为行业老大。但戴尔不甘示弱,第二年即夺回第一,一直到2006年。

  戴尔成功的秘诀在于发明了直销模式,也就是名震业界的“戴尔模式”。它的特点是省却中间的批发、分销和零售渠道,实现与客户的直接对接。这种直销的模式使戴尔公司响应客户订单时间大大缩短,并大大降低了库存,节省了运营成本。戴尔的运营成本占销售收入最低,只有10%,而同时期惠普占21%。

  戴尔模式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种叫做“模块化”的生产方式。20世纪70年代末期,PC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大型计算机时代IBM对计算机产业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垄断。模块化将个人电脑价值链分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节点,在每个节点都有若干专业化企业激烈竞争,英特尔和微软等企业成为了各自模块标准的制定者,共同引导着PC系统标准的形成和更新。

  模块化分工将PC产业分解为专业模块和系统集成两个互动的层面。这些模块能够被任意地混合、组装,经模块集成商装配为完整的电脑,并最终投递到零售商和消费者手中,戴尔公司就是这个时代的系统集成商。

  产业经济学有个着名的AU模型(1978),将产业创新划分为两个基本阶段,一个是主导设计(dominant design)的竞争,一个是工艺性创新。许多产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往往会出现多种技术标准的竞争,但随着网络效应的扩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锁定于某种技术设计,主导设计定型后,创新的重点从产品创新转移到工艺创新,成本快速下降。

  PC产业的发展史无疑也证明了这种规律。1981年,IBM开放源代码之后,PC标准公开化,戴尔电脑实际上就是在这种主导设计基础上的工艺创新领导者,是模块化时代成本领先的规模运营商。着名的Forrester研究公司对IT行业的投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976-1984年是PC创新增长期,而1984-1992年是技术精细和消化期,创新投资明显下降,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流程再造上。

  戴尔模式的实质是模块化时代企业价值链的重新整合和流程再造。“钱德勒价值链”对产业上下游的实物资产进行垂直一体化整合,而在模块化时代,这些价值链环节成为独立环节之后,系统集成商通过信息资产的“虚拟整合”,协调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流程,实现规模经济。

  从更一般的意义讲,“戴尔模式”是新的“美国式生产方式”的代表,福特主义的“大规模生产”让位于“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模块化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组织,单一中心的金字塔式产业组织让位于多中心的网络化组织。

  “戴尔模式”的麻烦

  2000年后,个人电脑市场进入成熟期,增速明显放慢。1996-1999年,美国电脑销售每年增长17%,而2000-2004年只有3.6%,价格也下降17%。2001年,PC行业增长率只有2.2%,但戴尔凭借成本优势增长21%。

  自2002年开始,戴尔的服务饱受诟病,它的部件瑕疵明显。2001年,戴尔曾因为外包电池生产而召回28万个锂电池,更严重的是,2006年8月,戴尔耗资4.5亿美元收回410万个锂电池,创造了IT史上最大的一批召回事件,这部分电池不合格,引起电脑自燃,损害了戴尔的形象。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戴尔PC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从50%跌至24%。

  成本领先优势让戴尔公司在产业扩张期占尽优势,但好景不长。随着市场容量的饱和以及竞争程度的加剧,戴尔模式在创新、服务等方面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在:

   第一,没有知识产权,设计创新能力的不足,给人以低端的印象(它的研发成本只占1.3%,而微软和英特尔占15%);第二,部分外包部件比如电池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第三,缺少实体商店满足不了消费者货比三家的需求;第四,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芯片等核心部件成本下降迅速,其库存成本的相对重要性也随之降低;第五,惠普、宏基等竞争对手学习“戴尔模式”,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戴尔公司的运营成本优势日渐微小。

  2005年,戴尔公司开始走下坡路,销售放缓,股票下跌25%。2006年,在回收电池等恶性事件的打击下,公司电脑销售第一次低于行业速度,第一大品牌也让位给惠普。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